一位新郎在给丈母娘敬茶时,不停大声喊着“妈”,丈母娘当没听见,主持人一直给新郎说:再大声点!没想到丈母娘却说了一句:我有儿子,不需要!最后新郎直接叫了一声“阿姨”。 婚礼现场的空气瞬间凝固了。宾客们停下筷子,交头接耳的声音像蚊子似的嗡嗡响;伴郎伴娘站在一旁,尴尬得手都不知道往哪放;新娘李敏的脸“唰”地红了,赶紧拉了拉妈妈的袖子:“妈,您别这样,今天是我和阿杰的好日子。” 丈母娘王兰却没理她,把脸扭向一边,手里的茶杯纹丝不动。新郎陈杰握着茶杯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他知道丈母娘一直不太满意自己。陈杰家在农村,父母是种地的,而李敏家在县城开了家小超市,条件比他家好不少。王兰总说“我女儿要嫁个条件好的,以后不受罪”,还私下给李敏介绍过几个“有房有车的小伙”,可李敏认准了陈杰,说“阿杰踏实肯干,对我好,比啥都强”,母女俩为此吵了好几次。 陈杰深吸一口气,把茶杯递得更近了些,语气诚恳:“阿姨,今天我和小敏结婚,不管您认不认我这个女婿,我都会好好对小敏,不让她受委屈。这杯茶,我先敬您。”说完,他双手捧着茶杯,微微弯腰。王兰瞥了他一眼,还是没接,嘴里嘟囔着:“我儿子下个月就订婚了,到时候有人给我敬茶,不缺你这一杯。” 这话像针一样扎在陈杰心上。他知道王兰疼儿子,可也没想到她会在婚礼上这么不给面子。就在这时,陈杰的父亲从台下站了起来,手里攥着个布包,慢慢走到台上。陈杰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没上过台面,此刻却挺直了腰板,对王兰说:“大妹子,我知道你嫌我家阿杰条件不好,可我儿子的心是真的。他为了娶小敏,在工地上干了半年夜班,攒钱买了钻戒;小敏说喜欢吃家乡的腊肉,他冬天特意坐车回老家,让他娘腌了几十斤送过来。我家是穷,但不会让小敏受委屈。这杯茶,你要是不接,我替你接了,以后我和孩子他妈,把小敏当亲闺女疼。” 说完,陈杰的父亲就要去接茶杯,王兰却突然伸手拦住了他,接过了茶杯。她喝了一口茶,放下杯子时,眼眶有点红:“我不是故意为难阿杰,我就是……就是怕小敏跟着他吃苦。”李敏赶紧抱住妈妈:“妈,我不怕吃苦,阿杰对我好,我们以后一起努力,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王兰抹了抹眼睛,看着陈杰说:“刚才是我不对,在这么多人面前让你下不来台。你既然娶了小敏,以后就是我的半个儿子,这声‘妈’,我认了。”陈杰愣了愣,随即眼眶热了,大声喊了句:“妈!”王兰笑着应了声:“哎!”台下的宾客们都鼓起掌来,掌声响了好久。 婚礼继续进行,气氛比刚才热闹了不少。王兰拉着陈杰的手,给亲戚们介绍:“这是我女婿阿杰,踏实肯干,是个好小伙。”亲戚们都笑着说:“这女婿看着就靠谱,小敏有福气。”王兰笑得合不拢嘴,比刚才提到儿子时还开心。 婚后,陈杰和李敏在县城租了个小房子,陈杰在装修公司找了份水电工的活,李敏则在超市帮忙。王兰经常来他们家,有时候带些新鲜的蔬菜,有时候帮他们打扫卫生。有次陈杰在工地上崴了脚,王兰听说后,赶紧炖了骨头汤送过来,还帮他擦药:“你这孩子,干活怎么不小心点?以后要是再受伤,我可不饶你。”陈杰笑着说:“妈,我知道了,以后会注意的。” 过了半年,陈杰凭借自己的手艺,在公司里成了技术骨干,工资涨了不少。他和李敏攒了点钱,加上王兰偷偷给的两万块,付了首付,买了套小房子。搬家那天,王兰和儿子一家都来帮忙,她的儿子笑着对陈杰说:“姐夫,以后我妈就交给你照顾了,你可不能欺负她。”陈杰笑着说:“放心吧,我肯定比你还疼咱妈。” 年底的时候,李敏怀孕了,王兰更是天天往他们家跑,变着花样给李敏做营养餐。有次陈杰加班到半夜,回家时看见王兰还在客厅等着,桌上放着热好的饭菜:“你加班辛苦,赶紧吃点东西,小敏已经睡着了,别吵醒她。”陈杰看着桌上的饭菜,心里暖暖的,觉得自己娶了小敏,又多了个疼自己的妈,真是太幸福了。 现在,陈杰和李敏的孩子已经一岁了,王兰每天都来帮他们带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有次亲戚们聚会,有人问王兰:“你以前不是更疼儿子吗?现在怎么好像更疼女婿了?”王兰笑着说:“疼儿子也疼女婿,阿杰这孩子懂事,对我和小敏都好,我不疼他疼谁?”陈杰听见了,笑着说:“妈,以后我和小敏,还有孩子,一起疼您。” 看着眼前热热闹闹的一家人,李敏常常说:“当初要是没有婚礼上那一幕,说不定我和我妈还在冷战呢。其实我妈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她心里最疼的,还是我。”陈杰点点头:“是啊,不管是亲人还是爱人,只要真心相待,就没有解不开的结。” 生活就是这样,难免会有磕磕绊绊,但只要心里装着对方,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就能把日子过得热热闹闹、和和美美。就像陈杰和王兰,从最初的不认可,到后来的亲如母子,靠的不是别的,就是那份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关爱。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