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很多人以为,他高调叫嚣“被制裁光荣”,是铁了心要当“反华斗士”,真相是,他比谁都清楚,当日本不再需要他时,他什么都不是,于是第二天一早,就连夜发帖喊话中方“必须立即撤销制裁”,不是态度软了,是他真的怕了。 (信源:极目新闻——石平称中国对其制裁是一种光荣,外交部回应) 中国外交部9月8日宣布制裁日本参议员石平太郎,这事儿挺有意思。不到24小时,他就跳出来回应,说这简直是“非常光荣”的事。 这种反常的姿态,不像是一个人的真实反应,更像是一场精心排练过的表演。这背后,是一个将“背叛”当成生意,把“身份”做成工具的政治投机故事。 石平太郎的政治本钱,就是他的出身。他1962年生在四川成都,1980年考进北大哲学系,根正苗红的时代精英。可这一切,后来都成了他用来交易的筹码。 他将自己的“前中国人”身份,打造成了一个能在日本右翼市场里流通的“商品”。为了证明这个商品的“品质”,他得先完成切割。2007年,他正式加入日本国籍,连名字都换了,算是贴上了“日本制造”的标签。 光有标签还不够,还得有营销。他宣称“生在中国是人生最大耻辱”,这种极端言论就是他的广告语。他活跃在《产经新闻》这类右翼媒体上,近五年狂发两百多篇文章,不断向他的“客户”们展示自己反华的纯度。 好像在等他的印象之中只有诋毁中国,才能让他在日本有一席之地,完全不顾中国是养育他的地方。 为了维持这个“商品”的热度,他必须不停地表演,而且戏码得一次比一次猛。他的表演剧本,可以说是五毒俱全。 南京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在他嘴里,成了“虚构”的故事;他支持日本官员去参拜靖国神社,为侵略历史洗白;他还抛出过一个荒唐的谬论,说中国应该“分裂成七个国家”。 面对中国的制裁,他那句“毫无影响”和“在华无资产”的回应,正是这场表演的最新高潮。这根本不是什么内心强大的表现,而是一场演给日本右翼看的危机公关,生怕自己被市场抛弃。 甚至前段时间,他把中国网络上的AI恶搞视频当真,煞有介事地提交,想搞成“外交事件”。这种滑稽的举动,恰恰暴露了他表演的窘迫,没东西可演了,只能靠这种闹剧来刷存在感。 可这种工具化的身份,最终成了一个逃不出去的笼子。他把自己困在了一个极其尴尬的位置:在中国,他被彻底钉在耻辱柱上;在日本,他也从未真正走进核心圈。 中国的制裁就是国家层面的最终宣判。冻结财产、禁止交易,甚至连他和直系亲属都不能进入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这等于在法理和情感上,彻底斩断了他与故土的所有联系。 而在日本呢?他也没捞到多少尊重。因为“归化一代”的身份,他参选时就受过党内排挤,被圈内人称为“备胎的备胎”。连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对制裁的回应,也只是不痛不痒的“遗憾”二字。 更讽刺的是,一些日本右翼私下里讥讽他是“会讲双语的丧家犬”。他最大的政治价值,来源于他曾是中国人;而他永远无法被真正信任的根源,也恰恰因为他曾是中国人。 他极力想要挤进的世界却一直在排斥他,而他也亲手将祖国拒之门外,他的行为这不仅仅是将自己至于不忠不义之地,更是将自己最后的退路堵死。 石平太郎的故事,说到底是一出悲剧。他想拿自己的出身和尊严去换一个政治前途,结果发现自己两头都靠不了岸,成了身份的囚徒。 这事也提了个醒,任何想拿国家当筹码的投机行为,最后都会被证明是何等的荒诞。一个强大的国家,有足够的能力和决心,让背叛者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