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互联互通畅达东盟

近日,在南宁国际铁路港,集装箱货运卡车来往穿梭,龙门吊吊运作业一派繁忙。记者周军/摄

清晨7时,南宁国际铁路港集装箱吊装区作业繁忙。一列满载着电子产品的中越班列缓缓驶出,向越南方向驶去,宛如一条灵动的纽带,连接着南宁与东盟。

如今,从南宁发往东盟的货物运输方式日益多元,已实现“公转铁”“公转水”的无缝衔接。南宁市交通运输局综合交通科科长胡军用一组数据,道出了“南宁渠道”的今昔之变:“‘十四五’期间,南宁国际铁路港货物发送量从99.3万吨增至99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77.69%。”

从运输效能的飞跃到贸易规模的激增,这组数字背后,是南宁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以“硬联通”为基、“软联通”为翼、“心联通”为桥的一系列实践,让开放合作的经脉在与东盟的双向奔赴中愈发畅达。

交通硬联通,既要通更要畅。近年来,南宁市紧扣新定位,在系列规划指导下全力推动“南宁渠道”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高速公路里程规模从2020年的943公里增长至2024年的1501公里,主要通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铁动车运营里程规模从2020年的355公里增长至2024年的659公里,实现首府与区内13个设区市及全国18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动车互通。

与此同时,水运与航空领域同步发力。平陆运河5000吨级航道、南宁至贵港3000吨级航道加快建设,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建成,2000吨级船舶可直航粤港澳大湾区;南宁机场国内公共货站二期、空港综合交通枢纽竣工投运并接入高铁,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持续强化。

这些“硬支撑”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物流效能。2024年10月,一辆运载电子产品配件的货车顺利抵达越南北宁桂武工业区,标志着“南宁—爱店—越南河内”中越跨境货运直通车成功开行。此后,南宁至越南北宁、北江公路实现12小时“厂对厂”通达。此外,南宁已开通17条经中越双方共同确认的国际道路运输线路,与老挝开通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常态化开行中越跨境班列,“站到站”运行时间最低达14.5小时。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在飞15条国际货运航线,覆盖东盟十国,2024年机场口岸国际货邮吞吐量达10.8万吨,同比增长23.3%。

“我们的货源从最初的摩托车配件、电子产品等工业制成品,已逐步拓展到煤炭、矿石、农副产品、机电产品等多元化品类。”国铁南宁局南宁铁路物流中心南宁南铁路物流营业部副经理覃劲松感慨,得益于“南宁渠道”的不断完善,该铁路物流中心货源结构日益丰富。其中广西本地食糖、汽车零配件等特色货源通过铁海联运走进国际市场,有力促进广西对外开放和产业升级。

“以前通关要跑多个部门,如今一个窗口就能搞定,还能提前预约。”在南宁邮局海关报关大厅,某电商负责人王先生为“南宁渠道”的创新服务点赞。

南宁邮局海关监管科科长龙梦焱介绍,为助推南宁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提速增效,南宁邮局海关与地方政府共同推进跨境贸易多区联动的“智慧通”项目。该项目依托“1”个平台,打破不同监管区域的信息壁垒,推动跨境贸易货物在“N”个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之间快速转关,有效简化物流监管流程并降低企业成本,使监管核对和施验封时间压缩超90%。

为响应企业因订单激增对货物快速周转的诉求,邕州海关还开辟通关“快车道”,并推行“1+N”属地查检模式。依托远程查检平台,实现前后台实时高效联动与货物实施追踪标记,以“全程在线、实时交互、集群会诊”方式快速处置各类情况,将查检准备时间从原来的2—3天压缩至半天。

交通织网,通关提速,最终落在人员的往来上。

翻开南宁客运段副列车长兰秋霜的培训记录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映入眼帘——包含英语、越南语等客运专业用语,“请出示您的车票”等常见情景对话。据兰秋霜介绍:“我们客运段100多名乘务员都完成了系统培训,能提供特色双语服务,让旅客的旅途更暖心。”

“让旅客少走路、让换乘更便捷、让出行更美好,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杨俊告诉记者,在建的南宁吴圩机场T3航站楼预计于2027年投用,其在空铁联运、一站式中转等方面均有创新,将为旅客带来更便捷的出行体验,实现“人享其行”。例如,旅客在T3航站楼负一层就能完成值机和安检手续,然后直达航站楼二层候机厅,手续、候车一步到位。

从跨境列车的暖心服务到机场的便捷中转,南宁正通过一系列举措,让“南宁渠道”更加顺畅。

“下一步,南宁市将在公铁水空方面全面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让‘南宁渠道’不仅通向东盟,更融入东盟。”南宁市交通运输局规划科科员麦钊源表示。(记者甘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