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到暨南大学报到,给院长苏炳添送了一份特别“礼物” 9月13日是暨南大学秋季学期迎新日,来自五洲四海的约1.5万名新生纷纷来到暨大报到,其中就包括著名跳水运动员全红婵。这也意味着,全红婵正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站在暨大迎新点的全红婵,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背着洗得有些发白的双肩包,和其他拖着行李箱的新生没什么两样,只是被志愿者认出时,会下意识把帽檐往下压一点,露出半截泛红的耳朵——可谁能想到,这个看着还像个孩子的姑娘,三年前就在东京奥运会的跳台上,用五个满分动作把“水花消失术”变成了世界热议的话题,14岁的年纪,就把奥运金牌挂在了脖子上。 她给苏炳添院长带的礼物,没什么华丽包装,却是自己攒了好几天心思准备的。一枚小巧的纪念徽章,正面刻着她东京奥运会夺冠时的剪影,背面是她亲手写的“全力以赴”四个字;还有一张对折的便签纸,上面歪歪扭扭的字迹透着认真:“苏院长,我会像您练起跑一样,好好学文化课。”苏炳添接过礼物时,指尖碰着徽章上的纹路,笑着拍了拍她的胳膊:“我当年读暨大时,也总怕训练和上课撞时间,后来发现只要肯挤,两样都能顾上——你比我当年厉害,肯定没问题。” 这话不是客套。熟悉全红婵的人都知道,她从来不是个“挂名学生”。去年确定要读暨大后,她就趁着训练间隙找队里的文化课老师补初中知识,有时候晚上加练完,还会抱着课本在宿舍里啃到十一点。报到前一天,她还特意给暨大的辅导员发消息,问“上课能不能记笔记慢一点”,那股紧张又期待的劲儿,和普通新生没半点区别。要知道,这些年多少运动员把“上大学”当成镀金的噱头,平时见不到人影,期末靠别人帮忙应付考试,可全红婵偏不——她从一开始就说,“跳水要练真本事,读书也得学真东西”,这份实在,比她跳台上的满分动作更让人觉得难得。 其实全红婵和苏炳添的缘分,早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在全运会的后台,苏炳添就特意找过她,跟她说“别光盯着跳台,也要多看看跳台之外的世界”。如今一个成了院长,一个成了学生,这份体育人之间的传承,比任何“名人互动”都更有温度。有人说全红婵运气好,小小年纪就名利双收,可只有她自己知道,从湛江体校每天跳几百次水,到国家队里忍着伤痛加练,再到现在挤出时间当学生,她走的每一步,都是踩着“坚持”过来的。 现在再看全红婵在暨大校园里的照片,她正跟着学长找教学楼,手里攥着课程表,眼神里满是好奇。从奥运冠军到大学新生,她没有因为过往的成绩停下脚步,反而愿意放下光环,重新当一个“初学者”。这样的全红婵,不管是在跳台上还是课堂上,都值得被期待。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