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19岁的女儿患癌晚期倒计时了,哭着给父亲提个要求,父亲伤心的说:说吧! 19岁的姑娘都到了癌症晚期,最后求爸爸的不是别的,就想要身新衣服、多拍几张照——她哪是要照片啊,是怕自己走了以后,爸爸想她的时候连个念想都抓不住,只能用这一张张照片,偷偷“陪着”爸爸啊! 这话听着就让人心疼。一个才19岁的女孩,生命快走到尽头,想要的不是什么昂贵的东西,就一身新衣服、几张照片。她真正放不下的不是自己,是那个可能要独自面对余生的父亲。这孩子太懂事了,懂事得让人难受。 可我们想想,为什么到了最后时刻,孩子的心愿竟只能局限在这一件衣服、几张照片上? 是不是因为我们能给的太有限了?我们的医疗系统、社会支持,能不能让这样的家庭在面对绝症时,不至于只剩下“拍张照”这种心碎的选择? 她本来也许还想多去看看世界、多尝点没吃过的东西,甚至尝试新的治疗,但现实可能根本没留下空间。 这不是一句“坚强点”就能带过的事。重大疾病背后往往是一个普通家庭被拖垮的经济和精神状态。 父亲的心痛我们看得见,可那些看不见的治疗压力、未来的孤独,又该怎么承担?我们社会对重症患者和家人的心理关怀、经济援助,真的到位了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