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山西贼王”王彦青即将被执行死刑,绝望之际,他提出用开锁绝技换命,警方竟然同意了,谁能想到,这却因此葬送了16条人命。 1985年,山西一个盗窃犯面临死刑,却用开锁技能换得一线生机,警方同意了,谁知这竟酿成更大惨剧,16条生命因此消失。真相背后隐藏什么秘密? 上世纪80年代的山西,王彦青这名字一提,就让人想起那些让人脊背发凉的盗窃案。他本是太原重型机器厂子弟,父母都是厂校老师,家里条件不差,从小接触机械设备,对锁具特别上心。本该好好读书走正道,可他偏偏把聪明劲儿用歪了,早早就混迹街头,学起小偷小摸的把戏。 王彦青从小对开锁有天赋,邻居门锁坏了,他用铁丝几下就捅开。长大后,这本事成了他的“吃饭家伙”。起初他只偷街边摊位,零钱货物一把抓,后来胆子大了,转向企业仓库和银行。那些年,山西不少单位保险柜被撬,损失上百万,他的手法干净利落,现场不留痕迹,让公安头疼不已。 1983年,他干了件大案,潜入太原一家军工厂,撬开苏联产K-7型保险柜,卷走现金和文件。这案子金额巨大,公安成立专案组,循着鞋印和工具痕迹,一路追查。1985年夏天,在晋中一出租屋,王彦青被抓现行。审讯时,他供认多项盗窃罪,法院判死刑,关在看守所等执行。 就在死刑即将执行之际,王彦青听说公安为一起军工失窃案犯愁,那台K-7保险柜打不开,里面有关键证据。他抓住机会,向民警提出用开锁技能换条命。公安同意试一试,在审讯室,他用茶匙和铁丝,几秒钟打开柜门,还画出改进图纸,建议双排弹子交叉结构,提升防盗水平。这技术超当时国内锁具,公安上报,法院改判死缓,让他协助改进技术。 就这样,王彦青从死刑犯变成死缓犯,转入汾阳监狱。狱方给他机械书和数学习题集,他白天研究锁具,表面老实。可暗地里,他开始谋划越狱。监狱澡堂排水沟是起点,他找来同伙武双喜,煤矿出身,会爆破,两人分工,用搪瓷碗挖土,用输液管测水平,用三角函数算方位,确保地道通向田野废弃机井。地道70米长,挖了三个月。 1988年冬天一个霜夜,王彦青带11名狱友爬出地道,逃入荒野。公安发现后,封锁周边,展开大搜捕。可王彦青已远遁,手持旧地图册,流窜山西、河南、广东等地。起初他偷窃时还留字条,说借粮秋后还,可很快升级暴力抢劫。 1989年,在河南一农家,他抢财后灭口,现场留鞋印带机油味。同年,他潜回太原,藏在武双喜家,被女民警刘文英发现。刘文英穿83式警服,编号晋警字第04772,正执行任务,王彦青用尖刀刺她,她年仅29岁,就这样牺牲。她的牺牲震惊警界,体现了公安干警为人民利益不怕流血的精神。 王彦青继续作案,在广东民宅抢劫,受害者撕下他衬衫碎片,他下手狠毒。三年间,他流窜11省,犯案28起,杀死16人,杀伤13人,抢车10辆,撬保险柜8个,金额数万。其中包括路人、店主和追捕者,社会影响极坏。 1990年春,在广州广深公路检查站,王彦青化名李强,持假证过关,交警听出山西口音不符,当场扣押。核查身份,他被押回审讯,桌上摆着旧书和图纸。法院判死刑,这次执行彻底。他被捕地距首次作案晋中仅81公里,宿命感强。 公安从这案吸取教训,加强监狱管理和锁具研究。王彦青的设计虽有价值,但因其罪行,成为锁业反面教材。2005年,中国锁业协会列为案例,强调技术要服务正义。他的越狱工具残件,2017年监狱改造时挖出,存山西警史馆,作为警示展品。 刘文英获二级英模称号,她的儿子如今是太原特警技术骨干,继续为社会安宁出力。这案昭示,犯罪必受严惩,公安队伍始终守护人民,维护和谐。王彦青的聪明用错地方,自作孽不可活,提醒大家走正道,遵纪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