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侯冰玉
从“健康中国”战略的顶层设计,到“分级诊疗”制度的基层落地,河南正用一场具体实践给出答案。
9月12日,河南省县域医院胸痛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启动会暨首批合作医院签约仪式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举行。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戴能光,河南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党委书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郭智萍,院领导陶玉秀、丁蕊、董敬忠及首批34家县域医院的代表出席启动仪式。
作为此次项目的“领头雁”,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已是河南心血管领域的“标杆力量”。
郭智萍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开诊以来,医院全面引入“阜外”管理、技术、品牌,学科实力不断增强,医研优势日益凸显,医学高地加快构筑,品牌影响持续提升。
为充分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医院依托自身优势,创新搭建起“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基层专科共建”四级联动贯通体系,打破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层级壁垒,让县域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医院同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将以此次项目启动和合作签约为契机,依托心血管学科优势,通过技术帮扶、远程医疗、首诊转诊、人才培养、科研协作等形式提供全方位支持,进一步夯实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四级联动网底建设和心血管病防治体系建设,助力合作医院提升基层救治能力,造福中原百姓。
戴能光处长在致辞中肯定了河南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亮眼成绩,也提出了县域医疗的迫切需求。
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建成胸痛中心395家,其中231家通过国家级认证,急性心梗患者从入院到血管开通的平均用时缩短至62分钟,成功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创新打造的“省—县—乡—村”四级高血压防治体系落地生根,部分县域推行的“三高共管”模式更将血压达标率提升至50%,稳超全国平均水平。
但县域医疗资源相对薄弱、胸痛救治“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的问题,仍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期待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继续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排头兵”作用,以专科联盟、专科共建、项目合作等形式,将优质医疗资源不断输送到基层,也希望基层单位做好“健康守门人”,共同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筑牢坚实的健康根基。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高传玉教授主持启动仪式时指出,项目将以“示范引领、提质扩面、全域覆盖”为路径,分批次推动县域医院参与,最终实现100家县域医院签约合作,构建覆盖全省重点县域的心血管健康守护矩阵。
仪式现场气氛热烈,在全场目光聚焦中,启动装置缓缓点亮,河南省县域医院胸痛救治能力提升项目正式启航,为河南县域心血管健康防治翻开崭新一页。
随后,授牌环节有序展开。
戴能光处长与郭智萍院长共同为首批34家合作医院授牌,安阳市殷都区人民医院、宝丰县人民医院、郸城县中医院等医院代表依次上台接受授牌。
这方牌匾,是对县域医院投身胸痛救治事业的肯定,更是守护一方百姓心血管健康的责任重托。
为推动项目落地见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将通过多维度举措为合作医院提供全方位支持:以技术“传帮带”强化基层诊疗能力,用远程医疗“隔空问诊”打破空间壁垒,凭首诊转诊“绿色通道”畅通救治流程,靠人才培养“量身定制”夯实队伍根基,借科研协作“并肩攻关”探索适宜模式,与合作医院携手打造“省级帮扶+县域联动+达标赋能”的协同救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