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赵一曼烈士要是地下有知,真要心疼死了。”1982年,赵一曼的儿子在家中自缢身亡

“赵一曼烈士要是地下有知,真要心疼死了。”1982年,赵一曼的儿子在家中自缢身亡,同事们都很难过,一个家喻户晓烈士的儿子,竟然会选择这条路。 赵一曼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地主家,原名叫李坤泰。从小她就读女校,1923年考进宜宾女子师范,课余爱讨论社会事儿。1926年夏天,她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成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唯一女学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她转地下工作,次年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1931年回国,直奔东北抗日,化名赵一曼,当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团政委。1935年战斗中她腿受伤被俘,关哈尔滨监狱,受审时一口咬定不招供。1936年8月2日,她在松花江畔就义,临走前写了遗书给儿子,嘱他长大为国出力。这封信,儿子20年后才看到。 陈掖贤1929年1月21日生在湖北宜昌,小名宁儿。那天赵一曼正好路过宜昌,生下他后抱着哄了一会儿,就北上抗日。1930年,她把两岁儿子托给武汉堂兄陈岳云,自己继续工作。从小陈掖贤在伯父家帮着干活,日子过得紧巴巴。1936年母亲牺牲,他才7岁,还不知道详情,继续寄人篱下。1949年解放后,组织找到他,讲清母亲是赵一曼。他听完坐在那儿,眼泪直掉,拿起钢笔在左臂上用力写“赵一曼”三个字,墨水渗进肉里,成了永久疤痕。国家照顾他,送进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读书。他上课坐后排,认真听讲,但人内向,不爱说话。 1951年,父亲陈达邦从法国回国,两人见面认亲。陈达邦已在国内另娶妻生子,陈掖贤去探望几次,看到一家人围桌吃饭,就觉得格格不入,吃几口起身走人,以后很少去了。1955年大学毕业,他分到北京工业学院教政治课。刚上课,衣服皱巴,头发乱,学生私下议论。他宿舍烟头满地,被子不叠,垃圾堆着。工资69元,前半月吃好喝好,后半月借钱过日子。学校给烈士抚恤金,他死活不收,说母亲为国捐躯,这钱拿了就亵渎她。很多人听了佩服他这份骨气。 这份骨气也给他带来婚姻。教书时,他和学生陈友莲处对象,两人慢慢熟起来。1957年结婚,婚礼简单,就几桌同事。接着生两个女儿,他当爸后还是老样子,事儿全闷心里,不跟老婆商量。花钱大手大脚,月底总断粮,孩子也跟着饿肚子。陈友莲劝他管钱,他不吭声,两人吵架不断,从拌嘴到冷战。几年下来,感情磨光了,离婚了。他每月给女儿20多块生活费,其他没变,还是邋遢过日子。学校看他这样,工资涨到77元,又让好友袁宝珊帮管钱。一开始他听话,按时交账,可时间长了,又旧习重犯,袁宝珊劝也没用。 陈掖贤就这样过着时饱时饥的日子,精神头儿越来越差。学校安排他去医院检查,他坐那儿低头不语。1960年秋,父亲陈达邦来北京看他,带他去政协礼堂餐厅吃红烧狮子头。他吃着吃着,就觉得不对劲,自责起来,说自己享福对不起母亲和老百姓。从那以后,他更消沉,神情呆滞,不爱搭理人,连女儿来都不开门。同事劝,领导管,都没辙。他每天上班低头走,下班就窝宿舍喝酒发呆。日子一天天熬,1982年8月,他多天没上班,同事去家一看,人已自缢,身体冰凉。消息传开,大家都难过,这烈士儿子咋就想不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