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照顾好他们,责无旁贷”——光泽县儒洲村党支部书记高翔守望留守老人二三事

一次下乡路过光泽县寨里镇儒洲村,刚好看见儒洲村党支部书记高翔搀扶一位老人在赶圩。我问旁边一位老乡:“那位大娘是高翔的什么人?”老乡说:“是张家山的留守老人,名叫何凤兰,每次来赶圩都是高翔接下来,赶完圩又送回去。”

被圩场那一幕所感动,日前笔者特意来儒洲村采访。

儒洲村共9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352户、1230口人,常年在家的310人。高翔说:“儒洲人一大半在山下,一小半在山上,像嵊头、张家山、邓家岭那些在山上的留守老人,生产、生活、出行等就更加困难。”

高翔驾车左拐右绕5公里,来到海拔700米的张家山自然村。小车刚一停下,一位斜拄着竹子拐杖的老大娘就艰难地迎了过来,拉着高翔的手说:“看见那车,就认出是高书记你来了!”接着对我们说:“高书记真是好书记啊!如果没有他,我和老头子都不知咋过哟!”

她就是今年73岁的何凤兰。何大妈老两口一个残疾一个体弱多病,两个女儿外嫁了,儿子和儿媳在县城打工带孩子读书。何大妈说:“自己在这山上苦了一辈子,不能让孩子们跟着苦,得让他们去打拼,让孙子去读书。谁知,顾了儿孙,家里的事却落到村干部的身上。”

在何大妈低矮杂乱的家一坐下,高翔就忙着烧水、倒茶,何大妈便如数家珍般说着高翔的好:代交电费、代领社保,定时买米送来,隔天就打电话;每到儒洲圩日,想带东西去卖,买点东西回来,有时顺便看病,高书记就骑摩托来接,赶完圩又送回来。

儒洲村常年在家的310人中,60岁以上的169人,他们多为子女在外的留守老人。“有党组织在,有党员在,就不能让他们‘一切问题都自己扛’,要把他们子女的角色演好。”高翔说。

嵊头自然村在海拔600多米的山顶上。高翔开拖拉机带我们到半山,又爬了半小时的山路,终于见到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和一排旧木屋。在一片狗吠和鹅叫声中,我们找到了独守嵊头的老人雷世玉。老雷很好客,一边拿刚挖的花生招待我们,一边说:“要不是高翔书记关心,我差点见不到你们了。”

高翔介绍,嵊头是老雷的祖居地,老雷一家凭着二女户的扶持政策,种烟、养羊、管山,曾一度成为全村最早脱贫的计生户,还在儒洲与女婿合伙盖了两层混砖房,装修得很漂亮。后来,老雷出外打工。“在一次电话中,听说他在废品处理企业干活,身上不少地方溃烂。我一听,急了,对他说,你赶快回来!村里那么多的田,还有竹山,随便干点什么也比外面强。”高翔说。

在高翔的帮助下,老雷回家治好了病,重回嵊头种田、管山、养鹅、养蜜蜂,靠山吃山,日子过得安逸。雷世玉说:“两女儿都成家当妈妈了,我们老两口吃着自己种的养的,做着自己喜欢的,高兴时喝点小酒,闲暇时赶赶圩,挺满足的。”

“照顾好他们,责无旁贷!”采访结束时,高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