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研究生,找工作接二连三地没人要,他一气之下,找了个月薪3500元的文员。 签劳动合同那天,人事大姐上下打量他手里的硕士毕业证,嘴角没忍住抽了抽:“小伙子,你这学历来干收发文件、打印报表的活儿,不觉得屈才?”林舟攥着笔的手紧了紧,硬邦邦回了句:“先干着,总比在家待着强。”其实他心里早翻了天——三个月前,他还揣着精心打磨的简历跑遍招聘会,投的都是对口的研发岗,可要么卡在“无相关工作经验”,要么面试时被问得哑口无言。最后一次面试,部门主管拿着他的毕业论文皱眉:“理论写得不错,但我们要能立刻上手做项目的,你这实验室里的东西,离实际差太远。” 这话像根刺扎在他心里。回家路上,他看见小区门口的打印店贴着招聘启事,月薪3500,包午餐。他几乎是赌气似的拨通了电话,第二天就去上班了。 办公室在老写字楼的三层,总共五个人。林舟的工位靠窗,对面是做了五年文员的张姐,每天的工作就是整理报销单、给客户发快递、帮领导订会议室。头一周,林舟过得像个机器人:早上八点半到岗,先把全部门的咖啡泡好,然后坐在电脑前核对报销单上的发票——餐饮票要写清事由,交通票得对应出差日期,差一张都得打回去让同事补。有次销售部的王哥交来一叠皱巴巴的票,其中一张打车票模糊得看不清车牌号,林舟按规定让他重开,王哥当即翻了脸:“你一个破文员还挑三拣四?我跑业务忙得脚不沾地,哪有空管这些破票!” 林舟攥着拳头没吭声,转身去茶水间接水,听见张姐和人事大姐在小声议论:“听说他是研究生?怕是读书读傻了,连个报销单都弄不明白。”他喉咙发紧,灌了一大口凉水,心里的委屈翻江倒海。那天晚上,他躺在出租屋的小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手机里还存着导师上周发来的消息:“有个合作企业招助理,我帮你推荐了,明天记得联系。”他没敢回——他怕再被拒绝,更怕别人问起“你一个研究生怎么在干文员”。 可日子总得往下过。林舟开始琢磨怎么把文员的活儿干得“不一般”。他发现每次整理报销单,都要手动把发票信息录入Excel,一百多张票得录一下午,还容易出错。他想起自己读研时学过的Python基础,抱着试试的心态,晚上回家查资料、写代码,花了三天时间编了个小程序——只要把发票拍照上传,就能自动提取金额、日期、商家信息,直接生成表格。 周一上班,他把小程序给张姐演示了一遍,张姐眼睛都亮了:“你这玩意儿也太好用了!以前我录这些得加班,现在半小时就搞定!”没过多久,全公司都知道了行政部有个会写代码的文员。有次技术部的电脑出了问题,IT小哥请假,领导急得团团转,张姐随口提了句:“林舟不是会弄电脑吗?让他试试?”林舟抱着忐忑的心情去了技术部,发现是服务器的一个小脚本出了错,他凭着读研时帮实验室维护服务器的经验,折腾了一个小时,居然修好了。 技术部主管拍着他的肩膀笑:“小伙子可以啊!深藏不露啊!”那天下午,主管找他谈了话,问他愿不愿意转岗到技术部做助理,月薪涨到6000,虽然比他最初想找的研发岗差了点,但至少离专业近了。林舟没立刻答应,他想了一晚上——他怕自己又干不好,可更怕错过这个机会。 转岗后的第一个月,林舟过得比当文员时还累。他跟着技术部的老员工学做项目,白天跑现场调试设备,晚上回公司补专业知识,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有次项目出了问题,设备在客户那边突然死机,他跟着团队熬了两个通宵,终于找到原因——是一个传感器的参数设置不合理。解决问题那天早上,他看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突然想起当文员时的日子,那时觉得3500的工资委屈,可如果不是那段日子,他也不会想到用代码优化工作,更不会被技术部注意到。 半年后,公司接到一个大项目,客户要求在三个月内完成一套智能监控系统。技术部主管把核心模块的开发交给了林舟,说:“我知道你没经验,但我看你肯学,敢拼,这个机会给你。”林舟压力山大,每天泡在实验室里,连吃饭都在想代码逻辑。有次他在调试程序时,突然想起当文员时整理的报销单——那些数据分类的思路,居然帮他解决了监控数据筛选的难题。他把监控数据按时间、区域、异常类型分类,就像当初给发票分类一样,大大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 项目交付那天,客户对系统赞不绝口,说比预期的还要好用。公司开庆功会,老板在台上特意提到了林舟:“从行政部的文员到技术骨干,林舟用了一年时间,他让我知道,没有屈才的岗位,只有不肯努力的人。”台下掌声雷动,林舟看着身边笑着的同事,突然想起面试时主管说的那句话:“理论离实际差太远。”他现在终于明白,所谓的“实际”,从来不是凭空来的,而是从每一份看似普通的工作里,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企业文员 文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