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的女儿结婚了。事后我们才知道。同学说,她女儿和女婿主张节俭,不想烦扰大家。 那天在小区楼下碰到王姐,她手里拎着个印着“百年好合”的红色喜糖盒,见了我就往手里塞,笑着说:“我家倩倩上礼拜领证了,本来想办酒,小两口说啥都不同意,说钱留着装修新房,比摆几十桌酒实在。”我捏着喜糖盒,心里有点发愣——倩倩我看着长大的,去年还跟我吐槽说以后结婚要办草坪婚礼,怎么突然就“从简”了? 王姐像是看穿了我的心思,叹了口气说:“还不是因为小周他妈。”小周是倩倩的男朋友,俩人恋爱三年,今年开春提了结婚的事,本来王姐都跟亲家母约好了,国庆办酒,连酒店都看好了。结果上个月小周他妈查出来冠心病,得做支架手术,一下就花了八万多。小周是独生子,刚工作没几年,手里没多少积蓄,他妈这一病,别说办酒,连之前凑的首付都差点不够。 “那天小周来家里,头都快低到胸口了,说‘阿姨,对不起,本来答应倩倩的婚礼,可能要委屈她了’。”王姐说,当时倩倩就在旁边,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拉着小周的手说:“婚礼办不办都行,只要你妈好好的。咱们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补,可妈就一个,不能等。” 王姐说这话的时候,眼里闪着光。她说本来自己还挺委屈,觉得女儿一辈子就一次的事,怎么能这么草率?可后来见小周每天下了班就往医院跑,给他妈擦身、喂饭,夜里就在病床边打地铺,倩倩也跟着一起忙前忙后,下班先去菜市场买了排骨炖好,拎着保温桶往医院送,周末还帮着收拾小周租的老房子,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有天我去医院看亲家母,刚好碰到倩倩给她擦脚。亲家母拉着我的手哭,说‘妹子,委屈你家倩倩了,我们家对不住她’。倩倩立马说‘妈,您别这么说,以后我就是您闺女,您好好养病,比啥都强’。”王姐说,那一刻她突然就想通了:婚礼办得再热闹,不如小两口心里踏实;排场再大,不如两个人能互相体谅、共渡难关。 后来小两口商量,干脆不办酒席,就双方父母一起吃顿饭,领证当天去拍了组领证照片,倩倩穿了件白色的连衣裙,小周穿了件衬衫,背景就是民政局门口的红墙,照片里俩人笑得眼睛都弯了,比那些精修的婚纱照还让人觉得暖。王姐本来想给倩倩买套三金,倩倩也推辞了:“妈,金镯子戴着干活不方便,等以后日子好了,您再给我买也行。” 我问王姐,那亲戚朋友那边没意见吗?毕竟这么大的事,不通知一声总觉得说不过去。王姐笑着说:“刚开始我也怕亲戚说闲话,结果跟我姐一说,我姐倒说‘现在年轻人都兴这个,低调结婚,踏实过日子,比啥都强’。你猜怎么着?后来我那些老同学知道了,都夸倩倩懂事,说现在这么体贴人的小姑娘不多了。” 前几天王姐约我去倩倩的新房看看,那是个九十多平的两居室,刚刷完墙,还没来得及买家具,客厅的地上堆着几个纸箱子,里面是小两口从网上淘的窗帘和台灯。倩倩正踩着凳子贴墙纸,小周在旁边扶着凳子,时不时递个胶带,嘴里还念叨:“慢点慢点,别踩空了。”见我们来了,倩倩从凳子上跳下来,脸上沾了点墙灰,笑着说:“李阿姨您来了,快坐,就是太乱了,还没收拾好。” 小周挠着头说:“本来想等家具进场了再请大家来,倩倩说先让阿姨们看看,帮着参考参考买啥沙发。”王姐看着小两口忙前忙后的样子,跟我说:“你看,虽然没办婚礼,可你看他俩这劲头,日子肯定差不了。以前我总觉得,结婚得风风光光,不然就亏了女儿。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好日子,不是办多少桌酒,收多少礼金,而是两个人能一条心,不管遇到啥难事,都能一起扛。” 正说着,小周的手机响了,是医院打来的,说他妈妈复查结果很好,恢复得比预期快。小周挂了电话,兴奋地抱住倩倩,声音都有点抖:“我妈没事了!医生说再过半个月就能出院了!”倩倩眼睛一下子红了,却笑着捶了他一下:“知道了知道了,看你激动的,快给咱妈打个电话,告诉她这个好消息。” 王姐看着他俩,悄悄抹了下眼角,跟我说:“你看,这比啥婚礼都强。以前总担心女儿嫁过去受委屈,现在看来,能找个知冷知热、有事一起扛的人,比啥都重要。那点排场,算得了啥?” 离开的时候,倩倩送我们到楼下,手里又塞给我一个小袋子,里面是她自己做的牛轧糖:“李阿姨,这是我周末做的,您尝尝。等我妈出院了,我们请您和叔叔来家里吃饭,小周做饭可好吃了。”我看着她眼里的光,突然觉得,所谓的幸福,从来都不是那些外在的形式。就像倩倩和小周,没有盛大的婚礼,没有贵重的首饰,却用互相体谅的真心,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回家的路上,我拆开一颗牛轧糖,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原来最好的婚礼,从来不是摆多少桌酒席,收多少祝福,而是两个人能在柴米油盐里互相扶持,在风雨来临的时候紧紧相依。就像王姐说的,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倩倩和小周的婚礼虽然简单,可他们的日子,却比任何盛大的排场都让人觉得踏实、温暖。同学结婚随礼 女儿结婚后变化 同学家朋友结婚 对此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