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爸爸火到央视新闻了!”湖北一爸爸带6岁女儿出去玩,结果爸爸看别人钓鱼,越看越入迷,连女儿啥时候不在身边了都没察觉。女孩找不到爸爸,哭着找到路边饭馆:阿姨,我走丢了!老板娘赶紧停下手里的活,拉着女孩坐下,给她倒了杯热水,问她 “你爸妈电话记得不?家在哪儿呀?” 9月10黄石新闻报道。最近在湖北,一桩父亲带娃的“小事”意外地冲上了热搜,甚至引来了央视新闻的点名,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亲子监护中那些不易察觉却又极其危险的瞬间。 回首此事,着实令人心有余悸。可细想来,其中种种又透着几分荒诞滑稽,真叫人在后怕之余,不禁生出一种哭笑不得之感。一位爸爸带着自己6岁的女儿出门散心,本来是挺温馨的画面。可到了湖边,这位父亲的注意力被别人钓鱼的场景给吸走了,看得那叫一个入神。 他看得津津有味,完全没留意到,身边的小小身影是什么时候悄悄溜走的。孩子玩了一会儿,一回头,不仅爸爸不见了,连刚才那些钓鱼的叔叔们也不见了。湖边空荡荡的,小姑娘一下就慌了。 她也曾试着在湖边大声喊爸爸,但无人回应。所幸这孩童虽年幼,却聪慧过人,机灵劲儿十足,在诸多事情上总能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敏锐与聪慧,着实惹人喜爱。她没有原地大哭,而是自己找到了一家路边的饭馆,镇定地走进去,清晰地告诉老板娘:“阿姨,我走丢了。” 饭馆老板娘一听,立刻放下手里的活,先给孩子倒了杯热水安抚情绪。她尝试询问孩子的家庭住址与父母电话,然而年仅六岁的孩子,记忆尚浅,又怎会将这些信息铭记于心呢。于是,老板娘当机立断,眼神中闪过一丝坚毅,迅速从怀中掏出手机,毫不犹豫地拨通了报警电话,其果敢之态令人钦佩。 民警火速赶到,从女孩口中问出了关键线索:“爸爸在湖边看人钓鱼。警方迅速与孩子的母亲取得了联系。其反应之敏捷,行动之高效,在短时间内便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让孩子与母亲得以“线上相逢”。电话彼端,母亲心急如焚,火急火燎地赶至派出所。当她亲眼瞧见女儿安然无恙,那一颗一直悬着、七上八下的心,才终于如释重负,稳稳落下。 可当她得知女儿走丢的来龙去脉后,那份后怕瞬间转化成了熊熊怒火。她离开派出所,立刻给丈夫拨通了电话,语气里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命令他“现在、立刻、马上”滚回家。 旁边劝慰的民警都看出了她的状态,担心一场家庭大战在所难免,便上前轻声劝了一句:“回去别吵架。”这位妈妈脸上闪过一丝尴尬,笑着回了句“好的谢谢”,但那表情分明在说:这事儿没完。 不出所料,此事一经发布到网络之上,便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瞬间群情鼎沸,网络空间里一片喧嚣。大家普遍觉得这事“又好气又好笑”,纷纷吐槽这位爸爸“心也太大了”,看个钓鱼能把娃看丢了。有人调侃说,父亲回家怕是免不了一顿“搓衣板”伺候。 更有网友一针见血地评论:“没有危险的时候,爸爸就是最大的危险。”这句玩笑话背后,是对监护责任缺失的深刻担忧。有数据显示,将近一半的儿童伤害事件,根源都在于看护者的疏忽大意。 法律上,《民法典》明确规定了监护人的职责,这不单是亲情,更是责任。此前就有家长因多次把孩子扔在幼儿园,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一时的疏失大意,极有可能酿成一生的憾事。人生没有回头路,每一次抉择、每一步行动,都需审慎以待,莫让短暂的疏忽,成为长久悔恨的源头。 监护孩子,尤其是10岁以下的孩子,必须做到“近距离、不间断、不分心”,在湖边这种地方,更是要保证伸手就能拉住的距离。任何个人爱好,都不能凌驾于孩子的安全之上。 当然,除了家长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教孩子一些自救技巧也至关重要。比如,反复念叨父母的手机号和小区名;约定走散后在原地等待,或向穿制服的警察、保安求助;给孩子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也能在人群中更容易被找到。 有一陈旧观念亟待破除,即孩子走失需等24小时方可报警。此观念贻害无穷,应及时摒弃,一旦孩子走失,应即刻报警,以争分夺秒寻回孩子。现在交通这么发达,24小时足够孩子被带到另一个省份。一旦察觉孩子失踪,务必即刻报警!时间刻不容缓,争分夺秒才能为孩子的安全增添保障,切莫有丝毫迟疑,快速行动起来至关重要。 说到底,最好的应对就是预防。这次湖北的“钓鱼爸爸”事件,幸亏孩子机智,也幸亏遇到了好心的老板娘,才没有酿成悲剧。但这份幸运,不该成为我们放松警惕的理由。希望央视的这次点名,能给所有粗心的家长们,都好好提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