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私下协议”行不通了!9月起,企业不缴社保将面临重罚 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一纸新规,给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社保默契”画上句号。从9月1日起,用人单位和员工私下约定“不缴社保”的协议,统统无效! 员工如果以企业未缴社保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企业不仅要补缴,还得支付经济补偿。 餐饮行业首当其冲,合规压力陡增 餐饮业向来是社保缴纳的“重灾区”。为了控制成本,不少餐饮企业会和员工达成“默契”——少缴甚至不缴社保,员工拿更多的“到手工资”。但新规一出,这种“双赢”局面被打破。 记者调查发现,不同规模的餐饮企业反 应各异:大型连锁快餐企业大多合规,但部分火锅、酒楼仅管理层参保,一线员工仍靠“现金为王”;加盟店更是难管,总部鞭长莫及,员工流动性高,社保问题更复杂。 企业紧急调整,灵活用工成新出路? 面对新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行动。某连锁中式快餐企业负责人透露,公司正加大灵活用工比例,同时加强正式员工的社保缴纳。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部分员工宁愿多拿钱,也不愿缴社保,企业招工难度增加。 此前,麦当劳、小杨生煎招聘退休人员 引发热议,被质疑是为了规避社保成本。企业回应称,退休返聘属于灵活用工,并非“钻空子”。 但业内人士坦言,餐饮业终究依赖年轻劳动力,灵活用工只能作为补充,无法成为主流。 “新规”其实不新,只是裁判标准统一了 律师指出,这次司法解释并非“新政策”,而是对现有法律的明确和细化。《劳动合同法》早就规定,社保是强制缴纳的,任何“私下协议”都无效。 此次新规的意义在于统一裁判标准,避免“同案不同判”,让企业无法再钻地区差异的空子。 “现金补贴换社保”?律师:风险远大于收益 有餐饮老板盘算:能不能给员工发“社保补贴”,代替正式参保?律师直接泼了冷水——短期看似省钱,实则埋雷!一旦员工反悔,企业不仅要补缴社保,还得支付经济补偿;更可怕的是,如果员工发生工伤,企业可能面临巨额赔偿。 长远来看,合规才是唯一出路 社保问题,表面上是企业和员工的“博弈”,实则关乎每个人的养老、医疗等核心保障。短期来看,员工到手工资可能减少,但长期受益;对企业而言,与其冒险违规,不如优化用工结构,逐步实现合规,才能走得更远。 9月将至,这场社保“合规风暴”才刚刚开始。企业和员工,你们都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