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发文写道:“石平是继余茂春之后,第二个被中国政府依《反外国制裁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发文写道:“石平是继余茂春之后,第二个被中国政府依《反外国制裁法》 制裁的原中国籍人士。同为63岁的两人在中国舆论场上都被称为'汉奸’。不过,这一次针对石平,中国不是进行'反制裁”,而是主动制裁。 当北京的外交部公告在9月8日清晨悄然出现在官网时,许多熟悉这个名字的人长舒了一口气。石平,这个曾让母校引以为傲的哲学系高材生,如今成了继余茂春之后第二个被中国依《反外国制裁法》制裁的原中国籍人士。公告里冰冷的条款背后,是一个从四川成都走向日本政坛的曲折人生。 1962年出生的石平,带着北大哲学系的文凭和公派留学的光环踏上日本土地。1988年的神户大学校园里,没人能想到这个勤奋的中国学生会彻底改写自己的身份。2006年归化日本改名石平太郎后,他开始频繁出现在日本右翼媒体的聚光灯下。拓殖大学的客座教授头衔成了他抨击中国的讲台,而参议院议员的身份则让他的言论更具杀伤力。 当石平踏入靖国神社的那一刻,他或许没有意识到这根导火索会烧得如此迅猛。外交部列举的清单触目惊心:在台湾问题上挑战红线,在钓鱼岛争端中煽风点火,在涉疆涉藏议题上散布不实信息。更刺痛的是,他反复触碰历史伤疤的行为,让曾经同窗的北大校友们难以置信。这个曾被誉为"中华才子"的学者,究竟在何时将学术立场异化为政治投名状? 制裁措施的三把利剑精准落下。冻结在华财产意味着他可能失去国内的房产和存款;禁止交易合作切断了他在华商业链条;而直系亲属的入境限制,则让这个背井离乡者彻底切断了与故土的最后纽带。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措辞异常严厉,直指其"为了一己私利甘愿向反华敌对势力纳投名状"。但日本社会真的接纳他了吗? 有日本媒体披露,石平在政坛的处境颇为微妙。当他挑起裕仁天皇"受辱"事件时,反而招致更多日本人的质疑。一份权威民调显示,超过70%的日本受访者对"归化"政客持保留甚至反感态度。那个靠着诋毁祖国博取关注的"反华红人",在异国他乡竟成了被提防的异类。 拓殖大学的讲台上,学生们私下议论着这位教授矛盾的立场;参议院的走廊里,同僚们投来的目光也未必全是赞许。 中国舆论场的反应耐人寻味。社交媒体上"大快人心"的评论刷屏时,也有声音在追问:为何选择此时主动制裁?与余茂春案的反制裁性质不同,这次行动彰显了更明确的立法态度。 当外交部记者会上的闪光灯亮起,林剑强调这是"基于中国法律、捍卫国家利益、符合国际惯例的正义之举"。而石平在东京的办公室里,或许正翻看着那份来自故土的制裁文件,思考着这场跨国博弈的下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