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果然,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艾公说的一点没错,艾公千古! 自从93阅兵之后,我们外交部发言人的工作都减轻了不少,三分钟就下班了。没人再敢乱逼逼了,像以前提一堆有的没的烂问题。 这话听着挺带劲,但细想下去,艾跃进教授当年那番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他总爱在课堂上用那种幽默又犀利的劲儿,讲起军事理论来头头是道,尤其是对军国主义的担忧,那可是深植在他骨子里的。他担心日本若不吸取历史教训,军国主义那套扩张思想又可能抬头,威胁整个亚洲的安宁。 想想看,艾教授那句“中国富强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灭了日本”,听着像气话,实则透着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他不是真要动武,而是提醒大伙儿,和平得靠实力撑腰,不然谁把你当回事儿?这道理,现在看来,真是一点不假。 93阅兵那阵子,整个世界都盯着呢。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大会搞得轰轰烈烈。 国际媒体一个劲儿地报道,说这场阅兵展示了中国的硬实力,让那些爱挑刺儿的家伙都闭上了嘴。为啥选9月3日?不少人纳闷,日本投降不是8月15日吗? 其实啊,这里面有讲究——9月3日是日本签署投降书的日子,象征着胜利的最终落定,比单纯的投降日更有分量。 阅兵式上,各种先进武器亮相,像歼-10CE战机,对付印度那点事儿绰绰有余,连巴铁网友都跟着乐呵,说这下子没人敢瞎折腾了。 日本那边可慌了神,挨个向各国发警告,不许参加阅兵,生怕中国这阵仗太吓人。结果呢?该来的还是来了,阅兵照常举行,影响力持续发酵,大伙儿都看明白了,实力才是硬道理。 外交部发言人这工作,以前可真不是人干的。记者会上,一堆外国记者轮番上阵,提些鸡毛蒜皮的问题,什么人权啊、领土啊,没完没了。发言人得绞尽脑汁应付,一场会下来累得够呛。 可93阅兵之后,画风突变。发言人郭嘉昆主持记者会时,三分钟就能搞定,记者们的问题都变得客客气气,不再像以前那样咄咄逼人。为啥?因为阅兵展示了肌肉,谁还敢乱逼逼? 连老挝、吉布提这些国家都主动来华参加活动,向中国医疗队授勋,表达敬意。外交部发言人轻松下班,背后是国力提升的底气。想想以前,发言人得花大把时间解释这解释那,现在呢? 问题少了,合作多了,工作自然轻松不少。但这变化不是偶然的,它暗示着国际格局的悄然转变,未来还有更多戏码等着瞧。 艾公的预言,现在成了现实。他总说,人民的力量不可小觑,最终能挽救危局的,还是大伙儿的智慧和团结。93阅兵后,这道理更鲜活了。 国际社会不再小看中国,反而主动寻求合作,像纪念活动上,各国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缅怀历史,展望未来。 阅兵的影响力不止于军事层面,它让外交工作变得顺畅,发言人不再疲于奔命。但这只是个开始,世界风云变幻,挑战还在后头。真理虽在大炮射程内,可和平的路还长着呢。艾公千古,他的话像一盏灯,照亮前路,提醒咱们:实力是根基,但团结和智慧才是真正的护身符。未来会怎样?大伙儿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