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无中生有,济南整出个大产业!

济南哪个未来产业具有“无中生有”属性?不是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脱胎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是机器人产业,工业机器人研发应用已经几十年,只是人形机器人这几年强势刷屏;也不是新能源装备,新能源装备研发也有数十年了,这几年在“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进入蓬勃发展期。

济南“无中生有”的未来产业有两个,一个是量子技术,一个是空天信息。前者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扎根泉城发展密不可分,那济南空天信息产业又是如何“无中生有”的呢?

一个院所

2019年,一次科技论坛上,记者一位政府部门的朋友,他当时讲了一席话。原话大致这么说的,“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空天产业,还以为是航天产业呢,搞半天才明白专家讲的是卫星,不是飞机。咱济南以后要造卫星吗?”

大家别觉得这番话孤陋寡闻,当时记者和这位朋友一样,第一次在济南地界上接受空天信息产业的“洗礼”,有一种信息大爆炸的迷茫。当年,国内商业航天起步不久,在国人的观念里,卫星、火箭那都是“国字号”的事,和地方有什么关系呢?

6年过去,再看济南。

刚刚过去的9月5日,济钢集团宣布,济南卫星总装基地完成验收交付,即将投产。紧接着,济南市空天信息(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正式成立,一批明星企业加入联盟。9月11日,空天信息大学项目传出消息,二期一批次所有项目正式收官,二批次首批工程竣工验收拉开序幕,去“筹”指日可待。外界更惊讶地发现,济南已成为国内不多的同时拥有商业卫星总装与火箭总装能力的城市,正在构建完整产业链。

这一切的改变正是始于2019年。

那一年,决心发力空天信息产业的济南,精准选定了一位关键人物:吴一戎。

吴一戎,信号与信息处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微波成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空天信息大学(筹)内涵建设工作专班主任。

吴一戎院士在空天信息产业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该领域公认的战略科学家、学术带头人和产业推动者。

齐鲁院设计效果图

2019年9月,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落地济南,成为空天院研发基地之一。作为中国空天信息领域的“国家队”和战略科技力量,空天院对济南空天信息产业建设的支撑作用是全方位、奠基性和引领性的。

从0到1的突破者:带来济南此前缺乏的卫星研制等核心能力。

从1到N的放大器:通过技术溢出和产业链带动,吸引大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创新生态的构建者:提供技术、人才、平台和基础设施,构建完整的产业创新生态。

城市名片的打造者:助力济南将空天信息打造成闪亮的产业新名片和战略增长极。

齐鲁院位于济南市新东站片区南部,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约14.87公顷。由于园区建设尚需时日,齐鲁院的科研人员这几年暂驻济南高新区的小鸭集团院内。尽管过渡园区条件有限,但科研人员秉持严谨务实、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积极推动项目进展,为济南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持续动力与希望。

济南向天空进军,不仅关乎产业发展,更是城市能级跃升的重要契机。没有空天院,济南空天信息产业不会有今天的精彩。

一家国企

有了空天院这个核心基石,济南要发展空天信息产业还是不够,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技术转化平台,去承接空天院顶尖的研发成果。这个承接者就是济钢集团。

济南卫星总装基地

得益于向空天信息产业转型,没有钢的济钢集团成功转型为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链主”企业和空天信息产业共同体“头部企业”,2024年1-9月,济钢空天信息产业实现营收同比上年增加109%。

济钢能扮演技术承接者角色,看似是“跨界”奇迹,但实际上背后有着清晰的逻辑和坚实的基础,因为空天信息产业本质上也是高端工程制造。

虽然卫星和钢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产品,但这两者的制造都涉及大量的精密机械加工、焊接、材料处理等工艺。济钢作为老牌重工业基地,拥有大量高级技师和成熟的精密制造经验。这种强大的工程实现能力,是空天信息产业从实验室成果走向产业化所必需的。

当然,济钢的承接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政策驱动、资源转化、产业协同和战略前瞻共同作用的结果。

济钢主业关停后,转型求生是唯一出路。这种紧迫感使得企业具备强大的改革决心和执行动力,愿意倾尽全力去拥抱一个全新的高科技产业。济钢承接空天院成果,是一个工业巨擘的重生。济钢利用自身强大的工业基因为新兴科技产业提供产业化所需的“土壤”和“骨架”,而空天院则提供“种子”和“大脑”。两者结合,共同打造了济南空天信息产业从“研”到“产”的完整闭环,为中国新旧动能转换贡献了一个经典范例。

所以,传统的制造身躯里,跃动着迈向未来的脉搏,看似厚重的工业根基,往往孕育着颠覆性创新的土壤。

一个链条

背靠空天院这棵“大树”,济南的空天信息产业起点是比较高的。

在政策驱动、资源转化、产业协同和战略前瞻共同作用之下,济南获批筹建空天信息大学,由吴一戎院士担任空天信息大学(筹)内涵建设工作专班主任。

由空天院牵头筹建这所大学,确保了大学从一起步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于空天信息大学(筹)的落地,山东省和济南市坚持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执行力。筹建空天信息大学列为山东省、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工程,土地、资金、政策、人才引进等方面均得到“顶格”支持。

未来,这所大学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可以就近反哺产业对人才的渴求。

深蓝济钢长清测试基地效果图

截至2024年,济南空天产业集群汇聚济钢空天、中科卫星等重点企业134家,实现营业收入258亿元。这一年,济南发布《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培育火箭、卫星和航空制造产业链等目标。计划到2027年,具备年产40套火箭发动机的能力,建设新一代运载火箭基地,并拥有年产24发固体火箭和10发液体火箭的配套能力。

产业链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进入2025年,在济南市的产业布局中,空天信息产业的地位显著跃升。5月,济南“顶格”召开全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工作推进会,原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升级为“13条标志性产业链、34条重点产业链”,空天信息产业位列13条标志性产业链之首。

更深远的布局在于山东省内正在推动建设“济南-烟台”协同产业链。《山东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济南将建设国家级空天信息创新高地、应用示范区和航空航天智造产业基地;烟台则定位于国际领先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未来,济南将与烟台东方航天港实现研发、测试、制造、总装及发射的全链条协同,共同打造山东商业航天的“核心增长极”。

济南“上天入地”的交通优势,也为其空天产业发展提供了独特助力。作为“四圈叠加”的枢纽城市,济南“公水铁”运输发达。小清河复航后,其内河段航道可通行2000吨级船舶,这意味着直径7米以下的火箭箭体可通过河海联运方式,直达海阳、文昌等发射基地。

8月26日,济钢集团“大载重火箭总部及总装制造基地项目”公示,根据规划,该项目将建设火箭总装测试厂房、动力站、零部件制造厂房,建成后预计可生产制造卫星版火箭和洲际运输版火箭25发。此前,济钢集团已与深蓝航天合作建设了深蓝济钢长清测试基地,专注火箭发动机及动力系统测试。目前已建成三大测试台。

“在商业航天的火箭领域,济南可以说走在了全国前列。”8月28日召开的2025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暨山东(济南)“一带一路”华商合作交流会上,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局级领导干部杨兴才透露,济南已构建起“火箭动力测试-发动机制造-箭体总装-检验检测-加工配套”的完整产业链。

“北京研发设计-济南制造测试-烟台组装发射”的空间发展布局已然非常清晰。

回头看,2019年,对很多济南人来说,空天信息产业还是一个模糊甚至陌生的概念。到2025年,济南已在这一前沿领域展现出坚实的硬核实力与全国竞争力。济南空天信息产业的“无中生有”,是一首找准关键节点,一步一个脚印,直至水到渠成的“实干曲”。(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韩霄鹏)

评论列表

風泠_lin
風泠_lin 2
2025-09-13 00:37
济南站上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成为当仁不让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