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级都市圈,济南都市圈近期动作频频。
9月9日,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到泰安调研济南都市圈协同联动发展情况,明确要求:“提升济南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水平,加强科创资源整合,有序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这次调研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加快推动济南都市圈城市间协同联动发展。
协同,是你我为了同一目标而共同努力;联动,是大家一起形成合力向前推动。
这次调研两天后,作为“圈心”的济南就有了新动作——
9月11日,聊城市党政代表团来济南对接强县产业帮扶弱县工作并召开对接交流联席会。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和聊城市委书记李长萍,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百顺一起出席。
从名称和内容看,这次会议研究推进的是一件牵涉两市共谋发展的大事——强县产业帮扶弱县工作,促进产业互补、协作共赢。这次活动不仅是深化对接交流,更有实实在在的签约,把“协同联动”落在了实处。
济聊两市的此次对接,是济南都市圈兄弟城市间一次深入交流互动。通过强县与弱县的精准帮扶与产业协作,不仅有助于缩小都市圈县域经济的发展差距,更有利于推动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为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强县结对帮扶弱县,协同联动一起变强
县域经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去年,山东省印发了《关于支持强县产业帮扶弱县推动跨越提升的若干措施》,由经济强县与GDP排名后10位的县(市、区)进行结对,重点开展产业帮扶。由济南历下区帮扶东阿县、济南市中区帮扶高唐县、济南历城区帮扶蒙阴县等,通过产业转移、链式合作、协同招商等,促进弱县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8月26日,省委书记林武在淄博调研强县产业帮扶弱县工作时强调,要深入推进结对产业帮扶,共同谋划实施一批优质合作项目,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活力。经济强县要发挥产业链带动作用,通过共建园区、联合招商等方式,有序推动产业梯度转移,拓展发展空间,构建跨区域优势产业集群。
今年上半年,济南历下区和聊城东阿县,济南市中区和聊城高唐县开展了互访与合作对接,双方立足产业优势,纵深推进产业融合、科技人才培育和文化旅游等多领域协作。在具体项目中,山东虹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高唐宏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省修诺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与高唐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山东省现代中药研究院与高唐县嵘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签约,涵盖新能源、生物科技和现代农业等多个赛道,为区域协同注入新动能。
从政策顶层设计到区县紧密互动,从单一产业对接到多元要素融合,山东正在走出一条以强带弱、协同共赢的县域发展新路。以市中区与高唐县、历下区与东阿县等为代表的一批结对单位,通过联合招商、产业链协作等模式,不仅实现了资本、技术、人才等产业资源的双向互动,更形成了优势互补、活力迸发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济聊协作:
都市圈联动下的“强核”与“赋能”
济南作为都市圈核心,正充分发挥其“强核”作用。一方面,依托齐鲁制药、华熙生物等龙头企业,济南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形成强大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凭借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等高端研发平台,济南正成为都市圈的创新策源地,为周边城市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8月2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稳妥有序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在济南都市圈建设中,济南与聊城的协作发展正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向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能源基础设施的协同建设,形成“强核引领、赋能共进”的生动实践。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先行基石。山东交运集团携手聊城交运、济南长运联合滴滴出行推出的济聊“城际站点巴士”,每日运营24个班次,覆盖两大城市核心区域的14个站点。
文旅融合成为协同发展新亮点。8月29日,“聊城・刚察”济南文旅推介活动在印象济南・泉世界举办,聊城借济郑高铁优势,优化旅游线路、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快旅慢游”体验。此次活动为济聊两地文旅合作按下“加速键”,更探索出济南都市圈区域协同新路径。
能源基础设施的协同建设成为济聊生态共建、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济南市城区,济南能源集团所属热力集团7个能源站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将有效消纳“聊热入济”项目等热源负荷。“聊热入济”项目总负责人高海光介绍,项目建成达产后,济南市将新增约1亿平方米供热能力,基本替代城区及沿线燃煤热源,预计每个采暖季可减少标煤消耗129.89万吨,减少中心城区二氧化碳排放量356.4万吨。该项目将显著缓解供热压力、改善环境质量,并完善能源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体系,提升黄河“能源流域”互联互通水平。
从交通网络的“硬联通”到文旅协同的“软衔接”,再到能源合作的“绿色赋能”,济南与聊城的协同发展正呈现多层次、宽领域的良好态势。济南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聊城则通过积极承接辐射、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了特色发展,两市在互动中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济南都市圈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
区域联动、产业协同
济南都市圈发展迈入快车道
在9月11日召开的济南市—聊城市对接交流联席会上,一批高质量合作项目进行了签约:东阿县人民政府与唐派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东阿经济开发区与丽山健康(山东)集团有限公司签署《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合作协议》。这两项协议紧扣东阿县特色产业优势,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高唐经济开发区则分别与济南市市中区金融运行监测中心签署《区域金融帮扶协作发展框架合作协议》,与海辰绿能(上海)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署框架协议。这些合作既涵盖了金融支持,也涉及能源开发,体现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协作特点。
这些签约项目表明,济南都市圈济聊两市的协同发展,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发展。
除了济聊合作外,济南都市圈内的其他兄弟城市同样互动频繁、协作紧密,共同构建起多层次、宽领域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今年5月,第二届济南都市圈物流节暨济南都市圈现代物流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启动仪式在淄博举行,淄博将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分工协作、打通各类区域隐性壁垒等领域积极开展工作,主动服务融入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以枢纽驱动为引擎、以互联互通为路径、以降本增效为目标,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物流体系。
6月24日,济滨高铁首座通信铁塔在滨州市成功组立,标志着该高铁四电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济滨高铁是济南都市圈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建成后将加强济南、滨州等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对于济南都市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5月29日,济南都市圈六市发改、金融部门负责同志共同签署《济南都市圈跨区域协同合作倡议书》,在产业协同、金融联动等领域开启合作新篇章,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高效流通。这些项目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协作、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共同推动济南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从基础设施互联到产业协同创新,从单一项目对接到全方位深度合作,济南都市圈正在走出一条特色鲜明、务实高效的协同发展新路。
济聊协作的生动实践,是济南都市圈建设稳步向前的一个缩影。9月11日济南市—聊城市对接交流联席会对下一步济聊协作明确了重点: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持续深化农业、工业、科技、人才、文旅等重点领域合作,深入推进区县结对产业帮扶工作,合力推动济南都市圈建设,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未来,随着协同发展的持续深化,一个更加紧密、高效、绿色的济南都市圈值得期待。(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王端鹏丁梅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