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智造世界 创造美好丨阜阳:布局“6849”产业,向着“工业强市”目标加速跑

大皖新闻讯阜阳,曾经的农业大市,更让人熟知的标签是“皖北粮仓”“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阜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产业兴城、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事实证明,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可以生长出优质小麦和大豆,也能孕育出蓬勃兴旺的先进制造业企业。9月11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采访团来到阜阳,感受这片土地正在向工业强市迈进的铿锵步伐。

布局“6849”产业,农业大市标签要变了

近年来,阜阳市进一步优化调整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明确提出改造提升煤电、金属冶炼加工、机电、绿色建筑建材、高端纺织服装、家居及柳木等六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高端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数字创意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低碳能源、先进材料、生命科学、低空经济等四大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软件信息、科技商事服务、人力资源、会展赛事和文化旅游、民生服务等九大优质高效服务业,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构建“6849”产业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位于阜阳市颍上经开区的安徽翔胜科技公司的车间里,工人正在忙碌。

围绕构建“6849”产业发展布局,深度梳理分析制造业产业链,优化产业链设置,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性制造业强市加快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阜阳市产业发展格局发生明显转变。去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1:30.7:57.2,显示阜阳正加速由传统农业大市向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特色产业聚集地跃升。

新质生产力赋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来自阜阳市工信局的一组数据,可以看出阜阳市在致力于打造工业强市的迫切愿望。

今年1-7月,阜阳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居全省第6位。

而投资来看,今年1-7月份阜阳市工业投资增长14.4%、居全省第3位,制造业投资增长15.1%,居全省第2位,技改投资增长25.3%,连续5个月居全省首位。

安徽金泰光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场景。

近年来阜阳市一直紧盯重点产业发展态势,锚定方向,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深度梳理分析制造业产业链,优化产业链设置,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性制造强市加快发展。2025年,谋划实施制造业项目640个,年度计划投资428亿元。推进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培育规上工业企业,截至8月底,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0家,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451家,居全省第8位。做强工业龙头企业,引导企业通过技改增效、科技赋能等加快做大做强,全市年产值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8家。壮大优势产业规模。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加快实现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2025年,阜阳市绿色食品集群跻身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阜南县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控制与安全集成零部件、临泉县绿色食品两大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增至6家、总量居全省前列;其中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1家,为颍上县光电器件产业集群被评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各级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成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家、企业技术中心14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43家。推进创新项目建设。聚焦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以及“卡链”“断链”产品和技术,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持续推进全市9个已揭榜的省级制造业重点领域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技术项目攻关进度。加快企业创新发展。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建设,加快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全市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50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

加大“三首”培育。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促进重大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累计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33个、首批次新材料18个、首版次软件8个。

深入实施“三品”战略。目前,阜阳市共有77家企业入选省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企业,数量居全省前列。界首市、阜南县2个县入选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华翔“羊毛衫网络协同管控智能产线”、三宝高科“功能性纺织品柔性智能产线”2个应用场景入选工信部发布的2024年“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二位。

大皖新闻记者赵明玉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