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某的妻子当时正在隔壁房间哄孩子,等她发现异常冲出来时,丈夫已经倒在血泊中,后颈的刀伤深可见骨。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廖某行凶前特意绕到屋后切断电源,这个细节让老刑警都皱眉:“这不是冲动,是精心策划的谋杀。” 重庆秀山县官庄街道的夏夜本该静谧,可8月14日晚那声刺破夜空的惨叫,却让整条街的居民至今心有余悸。 19岁的廖某骑电动车从广西出发“游玩”,途经32岁彭某的民房时,提出了借宿、充电、介绍工作的要求。被拒后双方争执,谁也没想到,这个穿着T恤的年轻男孩,会在五小时后带着菜刀翻进彭某的院子。 监控画面里,廖某凌晨两点潜入时脚步轻得像猫,可刀刃划破空气的声响却格外刺耳。 “我丈夫就说了句‘不方便’,怎么就招来杀身之祸?”彭某妻子哭得几乎昏厥。她翻出手机里最后的聊天记录,廖某在案发前两小时还发消息问“能不能再商量”,可当彭某再次拒绝后,这个19岁的男孩立即买了把20厘米长的菜刀。 警方在电动车座垫下找到的购物小票显示,刀是当天23点17分买的,而案发时间是次日凌晨2点03分——这中间的三小时,足够他从愤怒中冷静下来,却选择让仇恨继续发酵。 这起案件最扎心的,是廖某表现出的“超常冷静”。他骑行千里来到陌生城市,能清晰说出借宿需求;被拒后没有当场发作,而是精心挑选作案时间;行凶时避开监控,切断电源,甚至作案后还试图擦拭现场血迹。当警方问他“为什么非要杀人”时,这个19岁的男孩居然说:“他让我没面子。” “19岁不是免死金牌!”法律界人士拍着桌子强调。根据《刑法》第十七条,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就要负全责。廖某能独自骑行千里,能网购凶器,能策划作案流程,这哪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分明是打着“年轻气盛”旗号的冷血杀手。 更讽刺的是,他行凶前还特意查了彭某的工作时间,选在对方最放松的深夜下手。这种“精准犯罪”,和“冲动”二字沾得上边吗? 网友们翻出类似案件对比:今年3月广东吴川的杨某某,在同学家借宿后持刀砍杀,致1死1伤,最后被鉴定为“急性短暂性精神病”。可这次廖某的家属要是敢提精神病, 全国网友都能把病历本撕了——一个能规划骑行路线、能网购凶器、能切断电源的“病人”,怕不是把全社会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今天他能为借宿被拒杀人,明天就能为排队被插队杀人!”评论区里这句话被顶上热搜。我们总教育孩子“要懂得拒绝”,可这起案件却像一记耳光:当拒绝的代价是生命时,谁还敢坚持原则? 彭某的邻居说,现在晚上都不敢开窗,生怕哪个“被拒绝的人”半夜翻进来。这种恐惧,才是对社会秩序最深的伤害。 法律必须亮出利剑。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可判死刑。廖某的行为完全符合“预谋杀人”“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性极大”的加重情节。 那些叫嚣“他还年轻”的人,不妨想想:如果19岁就能随意剥夺他人生命,那我们每个人的安全都悬在19岁少年的情绪波动上。 如果有人深夜敲你家门要求借宿,拒绝后他露出诡异的笑,你会怎么做?评论区聊聊~重庆 重庆身边事 被拒绝借宿 19岁男子 19岁男子因被拒绝借宿 重庆市秀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