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两把伞下的校长:一场开学典礼照见的教育思考 明明头顶两把伞,校长还是全身湿透

两把伞下的校长:一场开学典礼照见的教育思考 明明头顶两把伞,校长还是全身湿透。 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在开学典礼现场致辞时,有两名男生在一旁为他撑伞。不过,由于两把伞之间的空隙留给了校长,看上去两股雨水顺着伞沿滑落到高翔身上。 这一情境,也被网友调侃为“双一流”。据说这也寓意着浙工大必将越来越好,距离“双一流”大学也会越来越近。 这也说明了咱们的教育没有教孩子常识和人情世故,绝大多数都教的知识而已,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生了还是个小白,不仅是职场小白,还是生活小白,人生小白。 雨中撑伞本是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场景,可两个男生一番好意却没能护住校长,问题不在态度,恰恰出在最基础的生活感知上。 他们或许能熟练解开复杂的数学公式,能流畅背诵专业理论,却没意识到两把伞若不能无缝衔接,中间的空隙就是雨水的“通道”。这种看似微小的疏漏,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教育里“知识”与“生活”之间的断层。 我们总在强调教育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可“高素质”从来不止是成绩单上的数字。就像这场雨里,真正的体贴不是“我为你撑伞”的动作,而是“如何让你不被雨淋”的思考。 当孩子们把更多精力放在书本里的定理推导,却很少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与人相处”“解决实际问题”,毕业走进社会后,自然会在租房签约、职场沟通这类“非学术问题”上手足无措。 有人说这只是件小事,不必上纲上线。可教育里哪有那么多“大事”?孩子对他人需求的感知、解决问题的灵活度、共情能力的培养,从来都是在一次次递水、开门、撑伞的小事里积累的。就像老话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本教给孩子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而生活才能教会他们“怎么办”。 现在很多学校也开始重视劳动教育、社会实践,但不少时候还是停留在“打卡式”完成任务,没能真正让孩子沉下心去观察生活、理解他人。 如果课堂上能多一些“如何与陌生人有效沟通”“遇到突发状况怎么应对”的讨论,课后能多一些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或许就不会再出现“两把伞护不住一个人”的尴尬。 这场雨中的开学典礼,与其说是网友口中的“双一流”谐音梗,不如说是给所有教育者提了个醒:我们培养的从来不是只会做题的机器,而是要能在风雨里为自己、也为他人撑起一片干爽的“完整的人”。 那么,你觉得在日常教育中,该如何填补“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空白,让孩子们既能握得住书本,也能撑得好一把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