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三百多位皇帝中有两位最具“特殊”标签,一个是奠定皇帝制度的始皇帝嬴政,一个是改写性别天花板的女皇帝武则天。前者开创了皇权至上的时代,后者则在男权笼罩的封建体系中,以女性之身登上最高权位。 巧合的是,这两位帝王不仅在生前令人瞩目,连身后之事也与众不同。他们的陵寝,成为中国古代帝陵中最具“安稳”意味的存在。历代帝王陵多被盗墓者洗劫一空,但无论是秦始皇的宏大地宫,还是武则天的乾陵,均奇迹般地保留至今,未被破坏。 说起秦始皇陵未遭破坏,这可以理解。其封土高如山,地下结构深达地脉,挖掘工程堪比移山填海,不是古人能轻易完成的。但乾陵却不同,它虽气势恢宏,却不至于构造上无法攻破,从技术上讲,打开乾陵难度并非高不可攀。 进入五代十国,社会动荡、秩序崩坏,有个名叫温韬的人在陕西做了七年节度使。他文采不通,文化素养为零,人生志向简单粗暴:升官发财、广纳妻妾。在成为地方最高掌权者之后,他没有选择巧取民脂民膏,而是将目光锁定在“死人身上”——那些安葬在自己辖区内的皇帝。 在他统治之下,唐朝的帝王陵成为他“致富”的对象。他亲自指挥,带兵盗掘,总计十八座皇陵被他挖得干干净净,那些昔日帝王精心挑选的陪葬珍宝,尽归他一人所有。可以说,温韬是中国古代盗陵史上的“最大赢家”,也因此在考古圈里被唾弃为“盗墓罪魁”。 然而,这个能掀翻十几座皇陵的家伙,却始终拿乾陵无可奈何。并非他起了恻隐之心,而是数次试图盗掘乾陵时,均遭遇异象阻拦。据史书记载,他曾组织三次大规模开掘行动,每次尚未动工或刚刚开始,天便骤然变脸,狂风四起、暴雨倾盆,令士兵惊惧不前、铲锹难动。 温韬本就是不信鬼神之人,既敢掘皇陵,哪怕是祖宗宗庙也不在乎,但屡战屡败之后,他也开始犹疑。为此,他改用钻探法,试图开小口洞穴以进入墓道,但始终未能成功。传说这些探口中,有士兵进去后就再无音讯,有人猜测乾陵内部机关重重,无人能全身而退。 “武则天陵有奇险机关”这一传说,自此在坊间流传开来,成了未解之谜。可这一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被科学所证伪。1958年,一群当地村民在乾陵附近采石,为提高效率,他们用了爆破法。意外的是,石壁炸裂后,露出了一个可疑通道。经上报并由考古队勘查,专家们确认那正是乾陵的正门入口。由此可知,所谓的“巧妙机关”并不存在,温韬三次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压根找不到入口,运气差加技术粗糙,才误打误撞地留下了乾陵的完整。 换句话说,是误差与巧合,成全了这座唐代帝陵的奇迹般存世。乾陵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是一次对文化遗产的意外保护成果。如今,这座陵墓被国家层面重点保护,虽然技术尚不支持全面发掘,但它所隐藏的历史谜团,依旧吊足了世人的胃口。或许,未来某一天,当科技足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时,武则天与她的时代,也将重回人们的视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