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牛洁通讯员闫婷婷
一份优秀的“教师答卷”,应该怎样书写?
是用粉笔写下的知识,更是身体力行中的品德;是作业本上的红勾,更是孩子眼中的光芒;是赛场上的呐喊助威,更是办公室里的谆谆教诲。
9月10日,教师节,在郑州大学实验小学,我们找到了七份不同的答案。它们风格迥异,却拥有共同的底色——那份沉甸甸如大山般的师者之爱,他们的初心与坚守,为我们具象地诠释了“师德”二字的千钧之重。
冯玮:九年坚守,诠释“春风化雨的守护”
在郑州大学实验小学,有这样一位老师,她用九年的时光在教育的田野里默默耕耘,以赤诚之心书写着师者的担当与情怀。她,就是被师生和家长誉为“春风化雨”的冯玮老师。
从教九年来,冯老师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热忱。每天清晨,她总是准时到班,带领学生开启一日晨读;午休时分,她放弃休息,为学困生耐心讲解疑难重点;放学后,办公室的灯光常常映着她钻研教材的身影。这种执着不仅源于职业要求,更源于她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等待发芽的种子,而她愿做那缕唤醒生命的春风。
教学上,冯老师始终精心备课,致力于让每一堂课都兼具生动趣味性与实际成效。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所带班级一直表现优异。不仅如此,她还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竞赛,凭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与独特的教学风格,在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佳绩。
犹记得上学期期末复习的关键时期,冯老师意外崴脚。本可在家安心养伤,可她心里时刻牵挂着孩子们的学业。拄着拐杖来到学校,坚持为孩子们授课、辅导。
冯老师深知,教育绝非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呵护。她常与学生倾心交谈,如知心姐姐般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助力他们化解学习与生活中的困惑。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她更是关怀备至,多次利用课余时间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状况,与家长共商教育良策。
身为班主任,冯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有独特的方法与理念。她精心塑造“小荷中队”文化,寓意孩子们如小荷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在中队文化的引领下,班级营造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凭借出色的班级管理能力,冯老师荣获“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校园最美教师”称号。
家校协同方面,冯老师是家长的“定心丸”。她定期组织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在校表现。同时,她也积极聆听家长的意见建议,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她的笔记本扉页写着:“教育是慢的艺术,我愿做那个静待花开的人。”正如她所带领的“小荷中队”,每一朵“小荷”都在她的呵护下悄然成长,终将亭亭玉立,绽放属于自己的芬芳。
赵紫薇:勇担新校区“开荒人”,诠释“迎难而上的担当”
赵紫薇老师,是一位扎根教育沃土,默默耕耘的优秀教师,她以芳华教育为笔,赤诚丹心为墨,书写着充满爱与责任的教育诗篇,淋漓尽致地书写师德的崇高内涵。
2020年郑州大学实验小学一新校区初建时,赵老师作为首批拓荒者,和其他十几位教师毅然投身新校区的建设中。面对空荡的教室和未完善的教学设施,她不言辛苦,和同事们一趟趟地搬设施,整理教室,力求用最好的一面来迎接第一批的家长和孩子们。
建校后,面对师资上的不足,赵老师又担任了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并兼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面对繁重又琐碎的工作,她没有任何懈怠,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她关注爱护每一位学生,细致地教育引导他们成长。
赵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氛围。在她的带领下,许多孩子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改善,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也提高了很多,她所带的班级还多次在学校的活动中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并荣获“高新区优秀中队”的荣誉称号。赵老师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一致认可,她也先后荣获“高新区优秀班主任”“高新区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赵老师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不断学习。为了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素质,2019年,她考入郑州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进行了继续深造,并顺利完成所有学业。她积极参与或主持课题,潜心钻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赵老师还始终秉持着严谨的态度,勤奋钻研,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还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公开课,并获得了很多老师的赞扬与认可。
十二年来,赵老师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诠释着人民教师的光荣与梦想。未来,她将继续以爱为底色,静心做教育,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冯小利:让每颗星星都闪耀,诠释“擅于赋能的智慧”
冯小利老师以满腔热忱在教育沃土上辛勤耕耘。她以“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为育人准则,用爱心浇灌,用智慧启迪。用温暖的目光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用耐心地教导为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冯小利老师始终怀揣一颗赤诚之心,用智慧和汗水精心浇灌着每一名学生。在她的课堂上,语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引领。
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元素,将家国情怀、传统美德、公民意识融入日常教学,通过一句句耐心的引导、一次次真诚的交流,为学生们描绘出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在他们幼小的心田播下理想的种子。
冯老师致力于将班级打造成一个温暖和谐、积极向上的成长家园。她精心推行“小岗位大责任”制度,按人设岗、按需设岗、因人设岗,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培养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同时,她用心策划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读书分享会”“翰墨书香”“厨神争霸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激励方面,她潜心开发有趣的评价机制,如刮刮卡、积分兑换、颁奖典礼等,让学生在快乐中不断进步。她致力于让班级成为师生、生生、家校紧密相连、共同成长的生命场域。
“看见每一个,关注每一个”,是冯老师坚守的教育信条。她总能敏锐地捕捉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特长,并用心搭建平台,帮助他们展现自我。她创新评价机制,不仅关注分数,更看重学生的努力、进步、合作与善良。她用欣赏和信任,唤醒学生内在的潜能,让他们在成长道路上不断前行,成为更好的自己。
冯小利老师深知育人者先育己的道理,作为贾福霞中原名班主任工作室的骨干成员,她积极探索班级管理之道和专业成长之路。同时,作为高新区冯小利智慧班主任共同体的主持人,她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乐于分享自己的带班经验、活动创意和育人智慧,组织研讨、开展讲座、指导新入职教师。
炽热守望传薪火,守正创新励初心。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冯小利老师将继续秉持教育初心,用智慧点亮学生心灵,以奋进担当引领成长,助力更多生命蓬勃生长、向光而行。
薛源:密密麻麻的笔记,诠释“精益求精的钻研”
薛源老师以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和对学生的无私关怀,成为校园里的温暖之光,她就是薛源老师。
自进入学校以来,薛源老师便将全部的精力投入教学工作中。每一堂课,她都认真备课,语文课本和教参上密密麻麻的笔记,是她用心教学的最好见证。这些痕迹里,有对文章重难点的剖析,有对教学方法的精心设计,更有她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反复琢磨。课堂上,她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生动有趣地讲解,将语文知识如涓涓细流般传递给学生。
对待学生,薛源老师始终怀着一颗爱心和耐心。她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学习能力。因此,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课堂上,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后,她耐心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她俯下身子和孩子讲话,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让孩子们在温暖和关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作为备课组长,薛源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带领大家深入研究教材,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在她的引领下,备课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老师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同时,作为青蓝工程师傅,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
在担任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三年里,薛源老师用心打造班级文化。她深知班级是学生们的第二个家,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她组织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在她的努力下,班级成为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大家庭。
“在泥泞中种下希望,在星空下守望成长”,这是薛源老师的行动格言,也是她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继续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发光发热,书写更加精彩的教育篇章。
王芸:“爱心小屋”信箱、表扬小纸条,诠释“闪闪发光的创意”
在郑州大学实验小学的一方教室里,王芸老师以二十五年的执着坚守,深情演绎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二十五年的教龄,并未让王老师对语文教学有丝毫倦怠。每一次备课与教研,她都如初次登台般认真。语文书和教参上满是思考的痕迹,制作教学课件时,直到临授课前,她仍会从知识逻辑、视觉效果到互动设计反复打磨,力求每个细节都臻于完美,以助力课堂高效。课堂上,她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与妙趣横生的讲解,将语文知识化作清泉,滋润学生心田。无论是古诗词的古韵,还是现代文的情感,她都能引领学生沉浸其中,感受文字魅力。
作为班主任,王老师视每个孩子为独特的诗篇,需用耐心与爱心去雕琢。对于有进步的学生,她从不吝啬赞美,班级群里时常见到优秀周记标兵、课堂最佳分享人等表扬信。她时刻关注着每一个学生:作业本上,她给字迹工整的孩子画上“笑脸”;课间,她会主动与情绪不佳的孩子谈心;班级的“爱心小屋”信箱,是孩子们倾诉烦恼的港湾,她总会第一时间认真回复,为孩子们排忧解难。
王老师用心营造班级文化,凝聚积极能量。她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趣味盎然的课本剧表演,到思想碰撞的阅读分享会,再到弘扬传统文化的“我爱汉字”实践活动,每一次都激发着孩子们的创造力与自信心。她发起的“寻找最敬佩或最欣赏的同学”活动,孩子们互相书写的“表扬小纸条”贴在“闪光展示墙”上,成为班级的“正能量磁场”,让班风愈发团结向上。凭借出色的班级管理,王老师荣获多项荣誉,但她最珍视的,始终是孩子们的笑容与成长。
二十五年教育生涯,王老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师德。在教育的沃土上,她用爱播种,用责任耕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芬芳,这正是一位平凡教师最动人的模样。
雷军垒:专业扎实,诠释“成果卓越的实力”
雷军垒以扎实的专业素养耕耘教坛,用赤诚的教育情怀培育桃李,以坚定的党员信念践行使命,他就是雷军垒老师。
自2014年8月踏上教育岗位,雷军垒老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事业,如今已成长为中小学一级教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21年6月荣获郑州市优秀党员称号,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他远赴扶沟县城关镇金渠路小学支教,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乡村,为当地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教育教学领域,雷军垒老师成绩斐然。他多次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评为“优秀教师”,所授体育课程在高新区优质课评比、课堂达标评比中屡获佳绩。无论是《排球:双手下面垫球》,还是《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他总能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在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中,他也不断突破自我,从区级二等奖到一等奖,见证了他在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不懈追求。
在体育竞赛指导工作中,雷老师更是硕果累累。多年来,他带领学生在郑州市各类乒乓球比赛中披荆斩棘,多次获得团体和个人优异成绩。特别是在2025年6月“奔跑吧少年”郑州市中小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中,他指导的小学女子甲组勇夺团体第一名,创造了新的辉煌。2024年,他参加“国培计划”小学体育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优秀学员称号,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雷军垒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他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是教育事业的追光者。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在教育的沃土上深耕细作,书写更加精彩的教育篇章!
魏孜帆:热忱智慧,诠释“教育的快乐与温暖”
魏孜帆老师以青春的热忱与教育的智慧,在平凡的岗位上耕耘着她绚丽的育人园地。学生们亲近她,信赖她,在快乐求知与温暖陪伴中拔节成长。
魏老师的语文课堂,是知识与乐趣的交响曲。“字词闯关赛”让孩子们在竞争中牢记字形;“课本美食大现身”将文字与生活相关联,让语言文字跃然眼前;“故事创编营”则点燃了想象与表达的火花,让学生的思绪自由飞翔。魏老师让学习的过程充满发现的惊喜和参与的快乐,这份寓教于乐的热情,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语文的浓厚兴趣,更在潜移默化中滋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为班主任,魏孜帆老师视阅读为孩子们精神成长的基石。她的班级里精心布置的“读书角”宛如知识绿洲,固定的“静读时光”是心灵的栖息地,“五彩书田”上更是写满了孩子们五彩斑斓的读书感悟和思维火花。她还通过组织“书中角色我来演”“阅读比拼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内驱力,引导他们在浩瀚书海中扬帆远航,鼓励他们不断丰盈精神世界。
在魏老师心中,比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班级家园。她的目光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孩子情绪的微妙变化:一个鼓励的击掌,一次课后的促膝谈心,一张写满暖心话语的“能量小卡”,都是她传递关爱、化解心结的独特密码。她积极倡导“爱的表达”,为孩子们提供倾诉的港湾。她设置的“闪闪星辰夸夸墙”上,记录着孩子们的熠熠光辉。在这个被尊重与关爱浸润的集体里,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看见”的温暖,自信的种子在沃土中茁壮成长。
魏老师的教育天地,是用欢声笑语编织的知识乐园,更是用真挚爱心浇筑的成长港湾。她以青春之笔,饱蘸智慧与情怀,铺就一条充满阳光、温情四溢的芬芳之路,引领孩子们前行。而她亦永怀期待,向着朝暾映照的远方步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