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用老照片留存丝厂的记忆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陆志松

“这是1977年先进生产者合影,这是1982年技术能手徐惠丽在车间操作自动缫丝机的照片……”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德清县乾元镇的德清华宝丝业有限公司,原德清红旗丝厂老职工何跃进指尖轻抚照片,如数家珍。

记者跟随何跃进步入一间“临时仓库”,犹如走进了一座小型的厂史档案馆。300多张泛黄的老照片在桌上一一铺开,奖状、证书、文件穿插其间,勾勒出一家丝厂半个世纪的沉浮,也定格了一代人的火热青春。

“最辉煌时,厂里还办了绸厂与针织厂,共有1200多名工人。”何跃进说,在他的照片档案中,不仅有生产场景,更多是文体活动的鲜活场面: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迪斯科比赛、车间为单位的篮球赛、厂里的彩车方队参加县里的国庆游行……一张张笑脸背后,是一家国有大厂蓬勃的企业文化。

50年前,18岁的何跃进高中毕业,被分配到红旗丝厂(德清丝厂前身)煮茧车间。“那时能进红旗丝厂做正式工,是件值得骄傲的事。”何跃进回忆道,当时,有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在厂里非常缺乏。2年后,厂里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引进一批当时最先进的301自动缫丝机。何跃进被调入机修车间,专程到浙丝一厂(海宁)、浙丝二厂(菱湖)、新华丝厂(杭州)等地学习自动缫丝机的操作与维修。再后来,何跃进担任了德清丝厂团总支书记、宣传干事。这些经历,让他对缫丝行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一份职业。

2000年底,已改名为德清丝厂的这家国有企业破产重组,后被收购,更名为德清华宝丝业有限公司。“原来一个科室60多人,最后只剩十几个。”何跃进清晰记得办公室逐渐搬空的场景。当年老厂关闭时,有一两个月的过渡期,大家对未来心里没了底,各个科室的纸质材料扔了满地,一片狼藉。

面对满地散落的照片、资料等,何跃进心痛不已:“这是历史啊!”于是,何跃进开始了抢救性搜集。他跑遍厂区每个车间与办公室,将散落各处的照片、资料一张张拾起整理。这些影像不仅记录了一家工厂的兴衰,更串联起德清缫丝业的发展脉络。

如今,这些老照片成为了老职工们的情感纽带。四五十名退休职工经常聚在一起翻看照片,湖州、嘉兴、杭州甚至上海的老同事常常专程前来重温往事。

老职工朱凤琴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何跃进晒出当年的老照片后,感动不已。她不仅送来了自己收藏的几张珍贵老照片,还特地拿来丈夫与女儿当年参加厂庆时的演出剧照《孙悟空送寿桃》,请何跃进制作短视频。“看到老照片,就能回忆起一段尘封的往事。”她说出了老同事们的心声。

“我收集保存这些历史资料,是对这家以‘红旗’命名的企业爱得太深沉。”何跃进说,他的一生,一直在红旗下成长。因此,当年转制时,他坚持留了下来。每次翻看这一张张老照片,何跃进会陷入沉思:“这些记忆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透过这些泛黄的影像,看到的不仅是一座丝厂的发展简史,更是一代人在时代变迁中的炽热情怀与青春理想。岁月带走了光阴,却带不走深植于心灵深处的集体记忆——在何跃进守护的方寸之间,老照片正承载着一座城、一代人的时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