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任倩倩通讯员张南星
8月份的一天,早上不到7点,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龙子湖院区急诊调度接到出诊命令,一名49岁男性,晨起上厕所时突发心脏骤停,急救“天团”火速出诊,急救医生在抵达现场的途中嘱患者家属保持冷静并指挥其行胸外按压“双手交叉,掌根放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进行按压,按压深度5–6cm,每分钟按压100–120次…”
抵达现场后,团队立即接手抢救,急救医生迅速评估病情,实施高效心肺复苏。按压、通气、插管、评估……一套流程无缝衔接,汗水顺着医护人员的脸颊滑落,他们却始终紧盯患者生命体征,不敢有半分松懈,经过15分钟的努力抢救,患者自主心律恢复,随后转至医院行进一步治疗。
刚安置好病人,救护车又转运回一名交通事故患者:29岁男性,昏迷,休克,无明显外伤出血。医护人员立即将病人推至抢救室,监护、静脉通路快速补液、应用止血药物、吸氧,再次查伤……,监护报警:患者心率持续下降!“胸外按压、肾上腺素1mg静推!准备插管,备呼吸机!”
急诊内外科医师、护理紧急抢救,经过考核的规培医师轮流按压,大家全力以赴,力求挽救年轻的生命。经过20分钟抢救,患者自主心律恢复。
同时监护病房里,1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循环极度不稳定;1例刚转入的高热高龄患者合并呼吸、循环衰竭,需要立即插管……监护室里,两组同时抢救。待各个患者病情基本稳住时,时间已悄然来到了深夜。
急诊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博弈,面对急危重症,他们需要做出快速反应,准确判定,他们多少次力挽狂澜,多少次倾尽心血,每天都经历着专业能力和高强度工作的双重考验,从分诊、抢救、治疗到留观,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个人各司其职,用专业与冷静编织起一张守护生命的急救网。
急诊科,这个充满紧张与忙碌的舞台,不同的故事还在同时上演。有生死时速的紧张,有痛苦难耐的挣扎,也有焦急不安的等待。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如同不知疲倦的战士,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之间,每一个急诊岗位上,承担的都是沉甸甸的责任。快节奏的工作已经是他们的常态,正常的吃饭喝水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是十分宝贵的休息时间。往往是中午刚刚买回来的盒饭,还没拿起来、任务来了,放下、出发……这样循环了几个来回,等真正坐下来吃口东西,已经是下午了,365个日夜,急诊科这个“无休门诊”一直在默默地守护这座城,守护每一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