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荆江评论:以公共图书馆为钥,开启荆楚文化自信之门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桑昊)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实践始终是推动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放眼荆楚大地,公共图书馆恰如一把关键之钥,以多元形态与创新服务,开启荆楚文化的厚重之门,助力荆楚儿女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

作为文化记忆的“容器”,公共图书馆承载着荆楚文脉的根与魂。荆楚文化源远流长,从屈原的“上下求索”到李时珍的“格物致知”,从楚辞的瑰丽浪漫到楚式漆器的匠心独运,无数文化瑰宝沉淀在历史长河中。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资源的集中保存地,不仅系统收藏着记载荆楚文化的古籍文献、地方史志,更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濒危的非遗技艺、口述历史得以永续传承。荆楚大地的公共图书馆不断突破空间壁垒,通过社区分馆、流动图书车等形式,将《楚辞》等承载荆楚文化基因的书籍送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触摸到本土文化的脉搏,在翻阅书页的过程中,唤醒对荆楚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作为文化创新的“孵化器”,公共图书馆为荆楚文化注入时代活力。文化自信不仅源于对历史的传承,更源于对文化的创新发展。荆楚大地的公共图书馆积极探索文化创新路径、拓展服务边界:有的依托楚文化资源,举办“楚辞诵读大赛”,让青少年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有的结合科技手段,打造“VR逛楚墓”“数字楚辞馆”,以沉浸式体验重塑古老文明的现代魅力;还有的与本地高校、文创企业合作,将图书馆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创产品、舞台剧,让荆楚文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地域走向全国。这种“传承+创新”的模式,让荆楚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是能够融入现代生活、与年轻人同频共振的鲜活力量,也让文化自信有了更坚实的时代支撑。

作为文化共享的“桥梁”,公共图书馆凝聚起荆楚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文化自信从来不是孤立的个体感受,而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精神追求。“文化普惠”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理念,荆楚大地的公共图书馆始终践行“全民共享”的使命: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图书馆里的课后课堂”,用书籍为他们打开看世界的窗户;针对老年人,开设“数字阅读培训班”,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当不同群体都能在公共图书馆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当荆楚文化通过图书馆的共享平台被更多人了解、喜爱,就会形成一种“人人传承荆楚文化、人人彰显文化自信”的良好氛围。这种全民参与、普惠共享的文化生态,正是荆楚文化自信最深厚的土壤。

如今,公共图书馆早已超越了“藏书楼”的传统定位,成为传承文化、激发创新、促进共享的重要载体。当下,荆楚文化正处于传承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公共图书馆为钥,我们既能打开通往荆楚历史深处的大门,汲取文化滋养;也能开启面向未来的创新之门,赋予文化新的生命力;更能搭建起全民共享的桥梁,让文化自信成为全体荆楚儿女的共同的情感底色。相信在公共图书馆的持续推动下,荆楚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华光,而荆楚儿女也将以更加自信从容的姿态,书写属于这片土地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