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参加了百度的 WAVE SUMMIT 大会。看完之后,我有个直观感觉:AI 的进化,开始走向「深度思考」了。 这次,百度发布了文心大模型 X1.1,说在事实性、指令遵循和智能体能力上都有提升。 听起来有点技术味,但很容易理解。 以前的模型更多是「回答」:你问一句,它答一句;现在它更像是「思考」,能分辨真假,还能照着复杂要求去做,甚至像个小助手一样主动帮你干活。 我注意到几个细节: 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现场提到,文心 X1.1 的事实性提升了三成多,也就是说「说错话」的概率更低了;指令遵循提升了一成多,更懂复杂需求;智能体能力也在增强,可以处理更复杂的场景。 背后的方法也挺有意思,说白了,是模型自己带自己练,越用越聪明。 我觉得这次发布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百度直接拿文心 X1.1 去和 GPT-5、Gemini 2.5 Pro 做对比,还说在不少基准测试里已经持平,甚至在部分任务超过了 DeepSeek。 这种表态本身,就说明国内厂商在追赶的过程中,不再是防守。 二,我对展示的「数字人」印象挺深。百度用文心大模型做了一套剧本驱动的多模协同方案,说数字人直播的表现已经超越真人。 起初我还有点怀疑,但他们拿罗永浩的数字人直播举例,拆解背后的技术时,我就明白了。 当然,大会也不只是秀肌肉,还提了几个社会向的应用,比如: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一起搞的「AI 助老计划」,上线了一个「AI助老智能体」。 老人只要打开小度,就能更方便地问健康、问生活。我觉得这种尝试挺有意义,AI得真去解决点社会问题。 再一个让我注意的点是「文心快码」。 它升级到 3.5S 版本,主打「一人即团队」。也就是说,一个开发者,可以通过多智能体协同,像带一个小团队一样完成复杂的开发任务。 现场公布的数据也挺有意思:百度内部已经有 45% 的新增代码是 AI 写的。这个比例很惊人,说明 AI 真正在改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方式。 整体看下来,今天的大会释放了一个信号:AI 比拼让谁「能不能真正快速用起来」。不管是企业的研发,开发者的工具,还是社会公益的应用,背后都在强调「落地」。 所以,今天我更清晰地看到,AI 正在变成一种「新型劳动力」,能帮你写、能帮你想、能帮你干活;未来很多人可能会发现,和 AI 的关系,不再是「用工具」,更像「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