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季翔:不要当祥林嫂 而要当阿庆嫂

当经营之舟突遇风暴,船体嘎吱作响、船舱进水之际,有些企业主便如祥林嫂般,在风浪中反复念叨着“我真傻,真的”——沉溺于抱怨外部环境之残酷,却迟迟不肯拿出自救的勇气与智慧。鲁迅先生笔下这位命运悲苦的妇女,其形象所承载的哀怨无助与无力突围,恰如那些只知抱怨、不知求变的企业困境。

反观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阿庆嫂,她身处敌营环伺的险境,却以春来茶馆为据点,智斗群敌,巧妙整合各种资源,为革命事业赢得转机。在商业浪潮汹涌的今天,企业需要的正是这种“阿庆嫂精神”:与其在风暴中沉沦哀叹,不如学会“草船借箭”,借势而进,主动整合资源、寻求突破。

祥林嫂式企业之病,根植于一种深重的认知枷锁。他们将困境归咎于外在“洪流”,如市场饱和、成本飞涨、政策严苛、竞争惨烈,却独独不愿审视自身。柯达公司的溃败是这一病症的经典注脚。这家曾占据全球三分之二胶卷市场的巨头,早在1975年就发明了数码相机,却因胶卷市场的丰厚利润而将其束之高阁。当数码洪流席卷而来,柯达管理层仍如祥林嫂般抱怨“消费者不懂胶卷的独特魅力”、“数码技术侵蚀了摄影艺术”,终在2012年轰然破产。其悲剧的核心在于将问题永久外化,最终被时代巨浪吞没。

而阿庆嫂式的突围,则源于认知上的主动翻转——将“危”视为“机”,从困境的缝隙中寻找撬动转机的支点。特斯拉2008年濒临破产的绝境堪称典范。当时金融危机肆虐,融资渠道几乎枯竭,马斯克却于绝境中上演了一出“草船借箭”的惊天逆转。他将仅存的资金孤注一掷,用于研发“猎鹰1号”火箭的第四次发射。2008年9月28日,火箭成功进入轨道,并以此赢得了NASA价值16亿美元的救命合同,使特斯拉起死回生。马斯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当时只有够进行一次发射的钱,失败了公司就完了。”正是这种将绝境本身转化为唯一机会的认知,才成就了奇迹。

阿庆嫂的智慧更在于行动上善于借势与整合资源,化“敌”之箭为我所用。日本7-11便利店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面临供应商因油价暴涨而拒绝送货的困境。创始人铃木敏文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联合众多小零售店主,共同创立了“共同配送中心”,统一集货、优化路线,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这一“借箭”之举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更锻造出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成为7-11日后称霸全球便利店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铃木敏文曾指出:“真正重要的不是资源本身,而是重新组合资源的方法与想象力。”

国内教培行业在“双减”政策下遭受重创,新东方却上演了教科书般的“阿庆嫂式”突围。面对主营业务瞬间坍塌,俞敏洪没有沉溺于“时代不公”的哀鸣,而是果断带领团队转向直播带货领域,创造性地将新东方老师的知识底蕴与授课才华转化为“东方甄选”直播间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卖米能讲稻作文化千年变迁,售书可谈作者生平与文学脉络,在商品交易中注入了知识的温度,成功开辟了新蓝海。新东方在废墟之上重构价值网络,深刻印证了俞敏洪那句名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阿庆嫂式突围的灵魂,在于一种拒绝沉沦的精神气概。祥林嫂的悲剧在于其主体性的消解,将命运全然托付给外在的“无常”与“压迫”。而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则如马斯克在火箭发射前夜的破釜沉舟,如铃木敏文在石油危机中的联盟创举,如俞敏洪在行业地震后的价值重构——核心是永不放弃“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体意志。

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每个企业都在书写自己的“祥林嫂”或“阿庆嫂”故事。风暴与困境从来不是企业命运的终审官,而是试炼认知、行动与精神成色的熔炉。与其在抱怨中等待覆没,不如在逆境中锻造借势而上的智慧。

从今日起,让阿庆嫂的智勇在我们心中扎根——当别人抱怨风浪太大时,我们已开始编织联结资源的坚韧之网;当别人咒骂黑夜太长时,我们已在收集每一滴珍贵的露水。

因为真正的突围,始于主动掌控命运之舵的信念。(作者:季翔编辑:沈梅责编:韩同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