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那天,法官的衬衫已被汗水浸透……

一次现场的勘查,法官的衬衫被汗水浸透;一场4小时的庭审,背后是20多份合同条款的反复研读……这个夏天,在江北新区法院,实习生张天胜看到了法律不只是条文,更是细节处的严谨、沟通中的温度和无数个默默坚守的日夜。

人物:张天胜

南京师范大学2022级本科生

01

我们多核对一遍,就可能减少一个差错

初入法院时,我曾天真地以为整理卷宗仅是简单的文件归整,直到亲手编排一宗民间借贷纠纷案卷,才读懂这份工作背后的分量。该案涉及多笔转账记录、微信聊天记录及第三方证人证言,证据材料多达80余页。从证据清单的时序排列到笔录细节的交叉印证,页码的连续性与材料的完备性皆需反复核验。

即便我自认为足够细致,仍在填写卷宗目录时出现了一处案号笔误。法官助理发现后没有批评,而是拉着我一起翻查了近30本案卷的目录。他指着卷宗说,“文书之毫厘,实为司法公信之千里。我们多核对一遍,就可能减少一个差错,千万不能怕麻烦。”

那天下午,我们逐页核验完所有待归档卷宗,办公室里卷宗整理的沙沙声,给我上了司法严谨性的第一课。正如卢梭所言:“规章不过是穹顶的拱梁,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是穹顶上不可动摇的拱石。”卷宗里的每一个页码、每一处标注,正是对司法严谨规范最扎实的注脚。

02

看得见的正义,就在打磨细节的每一个瞬间里

正义不仅要实现,更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实习这段时间,我真切感受到,这份“看得见的正义”,就在法官和法官助理们打磨细节的每一个瞬间里。

庭前准备远不是仅仅核对材料那么简单。有一起邻里漏水纠纷,原告说楼上装修导致自家天花板渗水,被告却坚持是房屋老化造成的。承办法官带着书记员跑了两趟现场进行勘查:法官踩着高高的梯子仔细看天花板的水渍痕迹,用尺子测量渗水范围,还联系物业调出了房屋原始结构图。勘查结束后,她又分别询问双方当事人,一一核对装修时间、渗水发现时间等细节,精准锁定了争议焦点。那天回到法院时,法官的衬衫已被汗水浸透,鞋子上还沾满了勘查时蹭到的墙灰。

调解过程更让我看到法律智慧与人性洞察的交融。有一起家具定制合同纠纷,原告因为被告没按约定时间交付全部定制家具起诉到法院,坚决要求解除合同。而被告为了履行这份订单,已经向厂家订了20多万元的原料,一旦解除合同,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妥善化解这起纠纷,法官助理建了三方微信群开展调解,我在旁边协助整理案卷、辅助沟通。期间,法官助理反复和被告确认能交付的日期,联系原料厂家核实情况,还多次打电话并组织双方当面协商。

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原告放弃解除合同的要求,被告负责安装好剩余家具并扣减一定货款。这个结果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彻底解决了纠纷。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我深深地感受到“定分止争”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在一次次沟通协调中实实在在化解矛盾的具体行动。

庭审现场则是程序正义最生动的体现。有一次旁听一起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的庭审,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下午1点,中间只休息了十分钟。法官全程精神高度集中,哪怕声音已经有些沙哑,还是坚持让双方充分举证、质证。休庭后我才知道,为了这场庭审,她提前反复研究了20多份合同条款和相关判例。那一刻,我才真正读懂了“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庭审中每一次对双方程序权利的保障,都是对正义的守护。

03

法官笔下有财产万千、人命关天,半点马虎都来不得

实习期间,法官们以言传身教为我点亮职业信仰,他们的辛苦与坚守,让我对“法律人”三个字有了更鲜活的理解。

就说法律文书写作,严谨程度远超我的想象。我曾在法官助理的指导下学写一份劳动争议案件的判决书,初稿写完后,法官逐字逐句修改了将近10次。每次修改完,她都会耐心跟我解释:“法律文书不光要让专业人士认可,更要让当事人看明白,每一个用词都可能影响他们对裁判的理解。”

还有一次,为了核实一个法律条文的具体适用情形,法官带着我查阅了近五年的类似案例,一直忙到晚上8点,才确定了最终的表述方式。她跟我说:“法官笔下有财产万千、人命关天,半点马虎都来不得。”

从一开始学写各类法律文书时的战战兢兢、不知从何下手,到后来能条理清晰地阐述案件事实和法律依据,这段过程充满了挑战,也满是收获。我慢慢懂得,每一份裁判文书的打磨,都是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守护;每一次加班加点的修改,都是法律人对司法使命的践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两个月的实习经历,是我法学学习路上的宝贵财富。特别感谢江北新区法院给我这个实习机会,也感谢民一庭每一位法官和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恩,在法学道路上继续前行,努力成为一名有温度、有精度、有担当的法律人。

你是否也有过在法院实习的经历?哪个瞬间让你对法律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供稿:江北新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