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斩断解债公司“灰色产业链”

转自:团结报

近年来市场上以“债务优化”“快速解债”为噱头的解债公司呈野蛮生长之势。这些机构通过教唆恶意逃债、虚构解债能力等手段,将负债群体的焦虑转化为“收割”工具。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解债公司已渗透至法律行业——通过控制律所、吸纳转型律师等方式,将非法业务披上“合法外衣”,进一步加剧了监管难度与社会危害。

建议:

明确监管主体,构建跨部门协同治理体系。解债业务本质是利用信息差实施的“非法中介”行为,需跳出“金融监管”的单一视角,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联合公安、司法行政、金融监管等部门建立“解债行业专项治理小组”:一是将“债务咨询”“债务优化”等经营范围纳入重点监管清单,禁止无资质机构注册;二是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定期通报解债公司投诉量、资金异常流动、律所关联交易等风险指标,实现“早发现、早处置”;三是针对“解债公司+律所”的捆绑模式,司法行政部门需加强对律所的合规审查,严禁律所参与“低折扣解债”“反催收指导”等非法业务,对违规律所依法吊销执业许可。

强化市场准入与日常监管,压缩灰色生存空间。市场监管部门应提高解债公司注册门槛,对申请“债务咨询”等经营范围的企业,要求其提交司法行政部门的合规审查意见;同时,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机制,重点核查业务合同是否存在“低折扣结清”等虚假承诺、资金流向是否涉及非法集资、是否与律所存在非法合作。对违规机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对涉及诈骗、伪造证件的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对参与非法解债的律师,纳入律师执业黑名单。

加强公众教育与法律震慑,建立高额举报奖励机制,阻断“黑色利益链”。

(刘奇刘易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