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讯经营口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评估,近日,大石桥市周家镇“大红袍”李子气候品质评价连续第3年达到“特优”级。这一成果的背后,既有大自然气候的馈赠,也少不了气象部门全程化、精细化服务的坚实支撑。
此前,大石桥“大红袍”李子及优质气候资源曾在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推广展播。“大石桥周家镇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近十年来,‘大红袍’李子生长季平均气温为19.1℃,降水量达369.9毫米,日照时数为1042.7小时,且降水时段与果树生长周期适配,李子树从萌芽到结果,每一环都有气候的精雕细琢。”大石桥市气象局副局长王鹏告诉记者,正是这份气象馈赠,让“好气候出好李”的认知随镜头传向全国。
近年来,大石桥市将气象服务嵌入“大红袍”李子全链条。在核心产区建设农业气象综合观测站,实时监测种植园的气候、土壤及气象灾害等数据;开展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研究,编写《大红袍李气象服务技术规范》营口市地方标准。从萌芽期低温冻害预警、花期降水风力预报,到果实膨大期果园管理建议,气象部门为农户提供标准化技术指导,助力品质与产量提升。同时,用数据量化气候对果实的影响,将气候品质认证信息纳入每箱李子的二维码标签,消费者通过扫码可查看产区的环境气候、评价结论等,实现“科技+品牌”双轮驱动。
刘婧婧本报记者王姝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