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通讯员宋超沈畅记者竺佳
胳膊为什么叫“手骨”,刘海为什么叫“戤丝”,冰柱为什么叫“庭糖”,榔头慈溪余姚为什么叫“榔兴”,“写意”为什么有舒服的意思,“七岁弶八岁”的“弶”为什么有欺负的意思,“头发兴、指甲兴”的“兴”应该怎样写……诸如此类的问题涉及吴方言本字和理据的研究,而这方面的研究恰恰是吴方言研究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阿拉宁波话》。通讯员供图
近日,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名单揭晓,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周志锋教授申报的“吴方言词语考论研究”获批立项。该项目以北部吴语尤其是宁波方言作为主要考察对象,重点考证吴方言中疑难词语的本字、出处和理据,论析吴方言中特殊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现象,预期共考释吴方言疑难词语150条。上述词语正是该项目的研究对象。
周志锋教授现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特聘院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宁波文史研究馆馆员。长期从事古汉语和吴方言研究,曾与师友合作出版了《阿拉宁波话》《宁波方言词典》《北仑方言》等著作,独立著有《周志锋解说宁波话》《〈甬言稽诂〉校注及研究》等,至今已出版著作9部,发表论文15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
周志锋教授。通讯员供图
2019年,周志锋教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甬言稽诂》校注及研究”,2023年该项目以优秀等级结题。今年再次申报成功,彰显其在吴方言研究方面深厚的学术积累与不俗实力。两个项目研究方向基本一致,但具体内容各有侧重。前者通过校注《甬言稽诂》来考证宁波方言,后者则聚焦吴方言尤其是宁波方言疑难词语的考辨,是前者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考证疑难方言词如同破案,既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作为语言工作者,我有责任有义务为挖掘方言宝藏、弘扬方言文化尽自己微薄之力。”周志锋教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