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从21000元起家到营收八九千亿任正非3大心法能悟透的人并不多

任正非1983年转业至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工作,1987年找几个人合伙凑了21000元人民币创立华为公司。

大家为什么喜欢比较华为和联想、任正非和柳传志,也是有原因的。

两家公司的“岁数”接近,两人的“辈分”也差不多——柳传志等11名科研人员于1984年,拿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投资的20万元,创办了联想公司。

从历史来看,两家公司一开始都带着技术的基因,任正非原本就是技术专家,柳传志他们的创业团队也是搞科研的,但后来两家公司确实走了不一样的发展路线,当然也取得了不一样的成就。

关于为什么如此,我在别的文章里已经讲过了,本文还是主要讲任正非能够创业成功的奥秘所在,毕竟这对大家都有实用价值。

从21000元起家到营收八九千亿,任正非3大心法,能悟透的人并不多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两万一千元不算少,毕竟那是“万元户”等同于发财的岁月,而20万就更多了,是普通老百姓不敢奢望的数字。

华为2024年全球销售收入为8621亿元人民币,从21000元到八九千亿,这种增值或增长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要知道华为不是上市公司,他创业时候也不像现在的创业公司可以动辄估值几十亿美元,华为的营收含金量很高,这是一个确定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体。

如果华为要是上市,也无疑是最受价值投资者欢迎的公司。可惜华为没有上市计划,它完全是内部员工持股的企业,持股员工高达十几万人。

白手起家,无背景无技术无资本,华为又凭什么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达到很高的高度呢?

我认为任正非有3大“心法”值得大家学习,要是能悟透了其中的奥妙,那不管做什么生意都是有帮助的。

1、以客户为中心是一种价值观!

研究华为多少年了,有天某个朋友问我华为最核心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我脑子里很多东西要说,但最后脱口而出的就是三句话。

第一句话就是“以客户为中心”。

大道至简。以什么为中心其实意味着理念、道路和方向的选择,这是价值观的问题,价值观是不能虚假的,价值观决定了你的立场。

为什么要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以老板、股东为中心,或是以员工为中心呢?

因为它是符合了商业世界的真理,毕竟客户才是一个公司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理由,客户不给你钱,你就垮了,所以必须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创造价值。

2、以奋斗者为本,其实也是以客户为中心!

既然要为客户创造价值,那就需要有人去洞察、把握、顺应客户的需求,而且这种需求必须是真实的,是自己可以满足的,不然的话就没什么意义了。

商业的基本规律是等价交换,而公司的价值是通过产品、技术和服务体现的,这些都要通过员工的努力奋斗才能具备。

因此,愿意奋斗且能够奋斗的奋斗者是企业的根本。老方说所谓管理,本质就是一方面让每个员工的贡献大于成本,一方面是让员工能够协同起来,合作共赢。

通过别人拿到结果才是衡量管理有效与否的标准。

但人性就是好逸恶劳,你怎么才能让员工乐于奋斗呢?核心就一条,那就是不让奋斗者吃亏,这才是员工到了华为后就能够去奋斗的缘故。没有物质文明就没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可以创造物质文明,但精神文明也需要物质文明来巩固。

3、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和自我批判。

奋斗不难,哪个创业者、创业公司在一开始不是努力奋斗的?难就难在奋斗的长期化,特别是在创业成功之后还能艰苦奋斗,这就非常困难了。

君不见多少公司都是败在了成功之后的惰怠和骄傲上,老板自我膨胀,团队自满自大,于是对用户和合作伙伴傲慢,自己降低了对自我的要求,不再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了。

这实际上就是熵增。熵增如黑洞,可以吞噬一切光和热。愿意奋斗的年轻人很多,愿意奋斗的中老年人就不多了,能够像任正非这样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人就更少了。

奋斗不光包含了工作上的尽心尽力,其重要的内涵还包括了思想上的自我批判,在AI时代,这点其实比身体层面的努力更重要。

吾日三省吾身,人要与时俱进和适者生存就需要改变自己,但随着经历和经验的固化,人的头脑就很容易僵化,变得固执起来,自以为是,哪怕犯了错误也拒不承认,这样的人就前途有限了。

总而言之,以上三句话是纲,纲举目张,只要你知行合一,真正践行好这三点,那才算吸收到能量,领悟了任正非心法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