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着囤知识,先建个需求池。 周末,我看了 OpenAI 在 9 月初发布的一份报告。主题是「企业领导者的 AI 时代应对指南」。里面有些观点让我印象挺深。 AI 发展速度,比我们以往见过的任何技术都快:模型越来越强大、成本越来越低,普及速度,甚至比当年的互联网还要快。但问题是,大部分公司还没想明白该怎么应对。 AI是一种新的工作方式。能不能跟上节奏,取决于企业能不能让员工真正理解它、用起来,并把经验扩散开来。 这份报告给了一个框架,总结成五个关键词:对齐、激活、放大、加速、治理。 什么是对齐? 领导层要把话讲清楚,让员工知道为什么要用 AI。这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竞争力。比如,Moderna 的 CEO 就要求员工每天用 ChatGPT 二十次,把 AI 当作工作的一部分。 第二步是「激活」。很多员工愿意尝试,但缺乏培训和信心。企业要做的,是把学习变得具体。 比如:为不同岗位设计 AI 技能课程,或者设立「AI 冠军」来带动大家。 NBA 的马刺队就是这样,他们通过培训让团队的 AI 熟练度从 14% 提升到了 85%。 「放大」这一点我特别认同。 公司里经常会出现一些不错的 AI 用例,但如果只小范围尝试,很快就消失了;更好的做法是建立知识库、开内部分享会,把经验扩散开来,让大家少走弯路。 然后是「加速」。很多企业的痛点是审批流程太慢,一个 AI 项目从想法到落地要拖很久。 报告建议设立专门的 AI 委员会,把跨部门的阻力降到最低,让好的创意能快速试点、落地;像雅诗兰黛就搞了一个 GPT Lab,收集上千个员工的想法,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去做。 智远觉得,这点小到部门、大到公司可以借鉴一下。 类似于,用一个 AI 表格建个「需求池」,大家平时想到的点子都往里面放,然后定期盘一盘,就像做产品那样,把能落地的挑出来,再组织培训或试点。 这比单纯堆积知识要有用得多,我看到不少做 AI 产品的团队,现在也都是这么干的。 最后是「治理」。报告说,治理是要给出简单清晰的规则,告诉大家哪些场景可以大胆尝试,哪些需要上报。 整体看下来,我觉得这份报告最大的启发是:AI 的问题是组织;你能不能让人愿意学、敢于试、互相分享,并且让流程跟得上变化。如果做到了,AI 就会变成企业真正的「新操作系统」。 里面东西比较多,我重点摘了几部分,感兴趣可以下载下来看下,我把链接放在留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