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洛阳交流会的信息量确实够猛,我来给你捋一捋。简单说,光启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过去认识的那个只搞战机隐身材料的公司了,它正在用技术革命颠覆自己的产能和产品边界。
先说最核心的量产2.0,刘董明确说了,技术已经跑通,年底就开始全面铺开,明年年中所有基地都会实现。
这意味着什么?相当于不用再额外定增砸钱,就把原计划中的株洲二期、天津二期、乐山二期的产能提前搞定了——这完全是靠技术升级实现的“软扩产”,各个生产技术环节效率提升30%到一倍不等,而且还有优化空间。
这样一来,公司资金压力小了很多,现金流会更健康,同时为后续3.0、4.0甚至5.0版本的量产打下基础,超材料成本还会继续大幅下降。
产品方面,光启早已不止是战机隐身材料了,而是覆盖“海陆空”全领域,包括无人机、潜艇、导弹等等,几乎所有先进装备都有光启的结构件。尤其无人机这块,虽然公司低调没多说,但业绩会逐步体现在财报里,乐山基地可能最先见效。
而更震撼的是,有人居然说亲眼看到了六代机材料(估计就是超材料5.0),这意味着光启已经在配合国家下一代装备研发,技术领先度远超外界想象。
关于民用市场,目前公司明确说不急,因为军品订单根本做不过来,成本也没降到消费级。但长远看,随着量产技术迭代,成本下来之后切入民用是水到渠成的事。
另一个重点是自动化生产——光启的机器手臂已经达到工业级应用水平,在各个基地实际投入使用了,工人甚至开始给机器“打下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非标件生产(一种一样、不能量产的部件)完全依赖自动化,人工根本做不了,8月份单月就做了1200件。
这种机器人技术不是用来对外销售的,而是自用于提升产线效率和替代人工,这也反映了光启正在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军工制造平台。
最后也是最重磅的——十五五期间(26-30年)的需求。刘董直接说了,“需求吓人”,而且几乎压在光启一家身上。这意味着未来五到十年,光启将会深度绑定国家军备升级的战略节奏,甚至可能成为中美军事技术竞争中关键一环。有人提到“光启超材料对美形成粉碎性碾压”虽然听起来夸张,但背后反映的是国家对光启技术的极度依赖和信任。
所以深层来看,光启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超材料公司,而是一个以技术驱动为核心、覆盖多领域军工需求的高端制造平台。它的护城河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产能、自动化水平和国家战略绑定的深度。
短期看,军品订单爆满、产能提升会直接反映在业绩上;中长期看,量产技术迭代+成本下降+民用潜力,它的天花板远比我们现在想象的要高。
作为投资者,别再纠结民用或者短期细节了,重点应该跟踪基地建设进度、量产技术升级节奏,以及十五五军品规划的落地情况。这公司,是真的在干大事。
内容属于转述,真假自行甄别。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期待光启就此,开启2000亿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