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有了北斗系统了,为什么国内还在用美国的GPS?说句你不敢信的,要是现在真的都替换成北斗,我们手机估计都用不成了。 别看北斗进步飞快,但其实还是跟GPS、GLONASS、伽利略这些外国导航系统打配合。 现在的手机芯片讲究实用,把全球主流定位信号全加进来,让手机根据你走到哪自动选用最靠谱的那一波卫星信号。 如果真把GPS那一口子堵死,手机遇到高楼区或者信号弱的野外,北斗也不见得总能顶住,反而可能出现导航卡顿找不到路的情况。 这同样会影响耗电和定位准确,真正影响到我们每天的用车、出行、小区定位、送外卖的体验。 这中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GPS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使用了,现在绝大多数地图软件、导航仪、物流追踪、国际货运都只认GPS。 要是咱们手机和设备突然全部用北斗了,软件厂商得推倒重来,国际市场也不一定能接受,很多依赖GPS的老设备更是一夜之间淘汰出局了。 对于产业和用户来说,这种大换血的成本,不是一天两天能消化的。 虽然这样讲,北斗这些年的成绩谁都不能否认。整个北斗相关产业一年能搞出几千亿元的市场价值,能让交通运输更高效,帮高速路减少事故,还能在应急救援、无人机作业、高精度自动驾驶领域发挥大作用。 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北斗已经进了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像非洲国家用北斗来搞农业,南美沿海城市用它优化港口物流,实打实地解决了很多实际难题。 这些成果和影响力,说明中国的技术越来越有安全和竞争力。 不过到了今天,技术发展和全球市场规则绑得更紧,导航系统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 手机不管卖到哪里都要能适应本地用户的需求,如果强行单一用北斗,反倒让不少人觉得不方便。 技术人员在设计芯片和导航模块的时候,也是尽量兼容主流系统,各种信号切换无缝对接,做到大家一起用,才是最现实的方案。 其实这样用户受益最大,因为不管你是在城市穿梭还是去边远地方,总能找到最靠谱的定位支持。 时代变化下,技术的进步是一步步来的,强行抛开别的系统很容易把局面搞得进退两难。北斗和GPS并存的做法不是无奈,而是一个聪明、实际的发展路径。 目前北斗还会和其他导航系统一起发挥作用,给大家一个既安全又便利的日常体验。未来北斗还会搭上智能化、5G等新科技,服务全球用户,让更多国家看到中国技术的实用与担当。 中国从自给自足、到逐步实现跨国影响,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没有冒进。 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多系统融合做到极致,让大家生活和出行都畅通无忧,等到时机成熟,北斗自然会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对于导航这件事,就得一步一个脚印,把实用和安全一起抓紧,才是真正让人安心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