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5年中报。2025H1,公司实现营收9.99亿元,同比+18.45%,实现归母净利润1570.04万元,同比+33.59%。
传统业务塑料包装业务同比改善,薄膜电容收入同比快速增长。收入端,分业务来看,塑料包装、薄膜电容业务均实现同比快速增长。25H1,公司塑料包装、军工电子、薄膜电容、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6.37、0.45、2.52、0.66亿元,同比+21.22%、-35.81%、+38.30%、-1.23%。业绩端,受益于期间费用率下降,盈利能力整体提升。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5.02%、2.25%,同比-1.97pcts、+1.03pcts。分业务来看,公司塑料包装、军工电子、薄膜电容、其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7.41%、38.60%、8.09%、2.40%,同比+0.47pcts、+5.61pcts、-6.23pcts、-5.57pcts。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合计为12.62%,同比-2.42pcts。
定增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3年12月,公司定增股份发行上市,定增募集资金总额9.29亿元,募集资金计划投向宁波新容薄膜电容器扩建升级项目6.91亿元,截至25H1该项目投资进度为55.41%。子公司宁波新容引进了德国和日本先进超薄蒸镀设备,实现了自主镀膜和生产流程自主可控,电容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军工、可控核聚变、光伏、风电、电网、轨道交通、医疗、家电等领域。
电容产品供货聚变新能的可控核聚变项目,受益于可控核聚变产业进展提速。据公司25年5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通过子公司宁波新容就安徽合肥项目签订了采购合同,宁波新容就实施安徽合肥项目提供储能电容和支撑电容产品,且已在陆续交付,公司将全力保障项目订单在2025年交付完毕;除现有项目外,公司业务团队正在积极接触其他可控核聚变项目。2025年5月,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工程启动总装,比原计划进度提前2个月,并力争在2027年完成全部建设。公司作为可控核聚变电容产品供应商,有望受益于产业项目建设提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公司塑料包装业务同比修复,电容产品成功拓展可控核聚变领域应用,上调公司25年、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4%、5%至1.56亿元、2.31亿元,新增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3.21亿元。25-27年对应EPS分别为0.41、0.60、0.8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9x、26x、19x。公司薄膜电容产品技术优势显著,且伴随定增项目建设,产能制约将逐步缓解,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应用突破有望打开公司成长上限,上调公司评级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并购整合风险,定增项目建设进度推迟风险,核聚变产业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产业政策变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