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昌平“一网通管”破解环境治理难题

转自:劳动午报

在城市精细化治理进程中,环境问题的高效解决是提升民生福祉与城市形象的关键。自2023年“昌平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一网通管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叠加今年新推出的“城事治理一键拍”微信小程序,昌平区通过科技赋能环境治理,已累计上报处置环境问题超23万件,自查处置问题14万余件。

“以前发现问题要层层汇报,现在两分钟就能完成上报。”昌平区城管委环境综合中心工作人员的感受,道出了该平台的效率提升。近日,在超前路、龙水路等路段,工作人员发现井盖沉降、步道破损等问题后,打开“城事治理一键拍”小程序,拍照、定位、描述问题,整个流程快速完成。

这套治理体系的核心在于“昌平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网通管服务平台”的多功能集成与全流程闭环。该平台涵盖环境问题管理、现场检查、“门前三包”管理等模块,不仅实现了环境问题的全链条监管,更打破了部门数据壁垒,构建起科室、属地、委办局、公服企业“共治共管”的格局,还创新推出“门前三包一户一码”管理模式,让商户管理更精准。

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开通400多个账户,登录操作超31万次,除处置23万余件上报问题外,还登记14万余件自查问题,新增及更新“门前三包”商户近2万家,记录巡查情况14万余条。其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能动态、智能汇总各类业务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调动全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作为该平台的“轻量化延伸”,今年7月上线的“城事治理一键拍”小程序进一步降低了问题发现门槛。昌平区城管委牵头开展“人人都是网格员”活动,鼓励工作人员利用碎片时间排查道路、设施问题,通过“定位+拍照+描述”的精简流程,已处理3000余项城市治理问题,涵盖道路破损、户外广告牌匾违规等场景。

下一步,昌平区城管委将持续优化平台功能,拓宽数据应用场景,构建更完善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推动区域环境治理水平再提升。

□本报记者周美玉通讯员向凌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