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等不到中国让步,澳大利亚终于撂下最后通牒!中企若不主动出售达尔文港,他们就要强制

等不到中国让步,澳大利亚终于撂下最后通牒!中企若不主动出售达尔文港,他们就要强制征收。这事说白了,就是澳方自己先挑明了关系。 澳大利亚政府正式要求中企岚桥集团出售达尔文港权益,否则将启动强制征收程序。这一决定源于澳方所谓的"国家安全担忧",标志着中澳经贸关系再次面临严峻考验。 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近期发布建议,认为中国岚桥集团持有达尔文港99年租赁权"不符合国家利益"。 澳财政部据此向岚桥集团发出正式通知,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提出自愿出售方案。这是澳大利亚政府首次对已获批的中资项目采取强制处置措施。 达尔文港战略地位特殊,是澳大利亚北部最重要深水港,距亚洲最近,美军海军陆战队轮驻基地就在附近。 岚桥集团2015年以5.06亿澳元获得港口99年租赁权,当时交易经过FIRB全面审查并批准。如今澳方以"安全环境变化"为由推翻先前决定。 澳方行动依据是2020年修订的《外国收购与接管法》,该法赋予财政部长强制外国投资者出售资产的权力。 根据该法第69条,财长可基于"国家利益"要求投资者剥离资产,但必须提供合理补偿。补偿金额将由独立评估机构确定。 岚桥集团已发表声明表示"震惊和不解",指出运营达尔文港8年来完全遵守澳法律法规,为当地创造500多个就业岗位,累计投资超过2亿澳元进行设施升级。集团强调将采取一切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中国商务部回应称此举"严重损害中澳互信",提醒澳方2015年批准交易时已知晓港口靠近军事设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希望澳方"避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为两国企业提供公平营商环境。 澳大利亚国内对此存在分歧。北领地政府明确反对强制征收,认为这将打击投资者信心。北领地首席部长表示:"我们需要外国投资来发展经济,达尔文港项目一直运作良好。"而某些安全智库则支持政府决定,称"战略资产应掌握在本国手中"。 国际投资法专家指出,若澳方强制征收可能面临法律挑战。根据中澳自贸协定和双边投资协定,岚桥集团可诉诸国际仲裁,要求全额赔偿。类似案例中,赔偿金额往往远高于资产账面价值。 事件发生在中澳关系微妙时期。2024年两国贸易额创历史新高,中国仍是澳最大贸易伙伴。煤炭、铁矿石、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贸易基本恢复正常,但葡萄酒、龙虾等产品仍有关税限制。此时发生港口争端可能影响整体经贸氛围。 全球范围内,关键基础设施外资审查趋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近期否决多起中资收购案,欧盟也加强对外资收购战略资产的筛查。达尔文港事件反映这种保护主义思潮的蔓延。 事件后续发展可能影响"一带一路"合作。达尔文港是"海上丝绸之路"南线重要节点,若强制征收可能动摇其他国家对华合作信心。印尼、缅甸等国正密切关注事态进展。 澳大利亚即将发布《国防战略评估》,预计将进一步收紧外国投资规定。分析认为达尔文港决定是为新政策铺路,展示政府对"国家安全"的强硬立场。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需重新评估风险。专家建议加强尽职调查,购买政治风险保险,通过合资方式降低敏感度。同时应更好沟通项目对当地的积极影响,建立更广泛的利益联盟。 中澳经贸关系具有高度互补性,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达尔文港争端最终如何解决,将考验两国政治智慧。各方期待通过对话找到平衡安全与经济利益的解决方案。 信息来源:中国企业获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租约 外交部回应2025-07-21 16:05·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