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隐患排查东奔西走,现在一机在手、全程闭环,效率大不一样!”在余杭区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管理员李师傅一边手持智能终端逐项核对隐患排查清单,一边感慨道。李师傅所说的变化,源于余杭区创新实施的“链式除患法”。日前,该做法成功入选应急管理部“基层应急管理实践典型案例”,成为全国46项推广经验之一。
这一创新机制围绕“教育培训—自主检查—服务指导—告知执法—举一反三”五大环节,构建系统化、闭环式的治理链条,有效破解了基层监管力量不足、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难等难题。
余杭经济活跃,生产经营单位众多,而镇街专职监管安全执法人员相对较少。余杭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若按两名执法人员一组、每天检查2家企业的频率计算,要将所有企业全面检查一遍,至少需要两年时间。”面对基层监管现实痛点,余杭区跳出传统模式,创新构建“链式除患法”,全面推动安全治理模式转型。余杭依托“余智护杭”数字平台,分级分类管理全区27.3万家经营主体,对高、中、低风险企业实施差异化巡检,实现平台自动派单、企业自查上报、政府线上核验,对一般隐患即查即改,对重大隐患严格销号管理。同时,余杭推广“告知执法”,提前向企业公开检查内容和标准,鼓励企业自主整改。现在,执法人员去企业,更多是服务指导而非机械执法。
这一做法不仅提升了监管效能,也激活了企业自治意识。目前,余杭已推动多家企业开展“互查互评”,实施安管员绩效与安全成效挂钩制度,鼓励员工报考注册安全工程师并给予现金激励。“政府把标准讲清楚、把服务送上门,我们自查整改也更主动。”杭州天盈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自该机制运作以来,余杭区在GDP逐年增长的同时,实现生产安全事故数同比下降25%,亿元GDP死亡率(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所对应的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44%,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局面正在形成。这一源自余杭的“链式治理”经验,如今正作为“浙江样板”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