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玩的就是心跳!”福建,一位妈妈看孩子光玩手机,为了戒掉他的手机瘾,想了一个方法

“玩的就是心跳!”福建,一位妈妈看孩子光玩手机,为了戒掉他的手机瘾,想了一个方法,竟然是用绳子拴在13楼的护栏上,孩子坐在塑料板上荡秋千,看的我都为孩子捏了一把冷汗,有网友质疑家长是否有安全意识。妈妈却说没事很安全有卡扣安全锁!但有的网友还是不放心。 据大象直播间9月1日报道,视频里,一个看起来也就一两岁的小男孩,坐在一把蓝色的塑料凳子上,前后摇晃,笑得特别开心,而这个“秋千”,就是用两根绳子,一头绑在阳台一侧的护栏上,另一头绑在另一侧,中间兜着那把塑料凳。 孩子荡起来的时候,小小的身子就在13楼的高空来回晃悠,旁边还有个黑色衣服的大人,看着孩子玩得高兴,也跟着笑。 这位妈妈说,这么做实在是没办法了,孩子天天抱着手机看,眼睛都快看坏了,怎么说都不听,她想着,得找个比手机更有吸引力的事情,才能把孩子的注意力转开。 于是,她就地取材,利用阳台的护栏,给孩子造了这么一个“高空秋千”,她觉得,自己用的是带安全卡扣的绳子,非常结实,而且自己就在旁边看着,肯定万无一失。 可网友们不这么想啊!评论区里,担心的声音一片接着一片。 有网友直接说:“姐啊,你这心也太大了吧?这可是13楼!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还有人更直接地指出问题所在:“就算你的绳子结实,那个护栏能承受住来回晃的拉力吗?那玩意儿是用来挡人的,不是用来拴秋千的!” 确实,大家的担心一点都不过分,住宅楼的护栏,设计标准就是为了防止人意外靠上去时掉下去,承受的是一个静态的、向外的力,而秋千荡起来,产生的是一个动态的、反复的、向下的拽力。 长时间这么晃,护栏的固定点,比如焊点或者螺丝,很可能就会松动,甚至断裂,到时候,别说孩子了,可能连着护栏都会一起掉下去,那后果谁能承担? 更何况,那个当“座椅”的塑料凳子,看起来也不是什么结实的家伙,这种凳子坐个成年人可能没问题,但被绳子勒着,受力点完全变了,再加上来回晃动,塑料老化或者受力不均,随时都可能裂开。 孩子那么小,一旦凳子破了,他根本来不及反应,直接就从绳套里滑出去了,面对网友们雪片一样的劝告和质疑,这位妈妈似乎并不领情。 她还在评论区回复说,自己检查过了,很安全,这种“迷之自信”,真的比危险本身更可怕,她把孩子的生命安全,完全寄托在了几个“我觉得”上面:我觉得绳子结实,我觉得护栏没问题,我觉得我看着就不会出事。 这种把侥幸当成自信,把无知当成勇敢的做法,实在是让人捏了一把汗。 有位网友的评论说得特别扎心:“等真出事了,她第一个要找的就是护栏质量问题、物业管理问题,反正错的不会是她自己。” 这话虽然听着刺耳,但却说出了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很多人在冒险的时候,总觉得意外离自己很远,可一旦灾难降临,又会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其实,想让孩子放下手机,方法多的是,你可以带他下楼去公园荡真正的秋千,去玩滑滑梯,去草地上跑一跑,也可以在家里陪他搭积木、看绘本、玩角色扮演游戏。 这些活动,哪一个不比在13楼的护栏上荡秋千安全?哪一个不能增进亲子感情?为什么非要选择这种在刀尖上跳舞的方式呢? 对孩子真正的爱不是由着自己的想法,去为孩子创造一些看似“新奇”的体验,更不是用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去解决一个不那么紧急的坏习惯。 真正的爱,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所有事情的第一位,这份安全感,不仅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塑造着孩子的世界观和安全意识。 你在13楼的护栏上给他荡秋千,他可能觉得这很有趣,但他学到的可能就是:为了好玩,可以无视规则和潜在的危险。 等他再长大一点,他或许会觉得,从高处往下跳、在马路上乱跑,也都是可以尝试的“勇敢者游戏”。 为人父母,真的需要一颗敬畏之心,敬畏生命,敬畏规则,敬畏那些我们无法掌控的意外,不要等到悲剧发生,才用眼泪和悔恨去弥补,那时候,一切都晚了。 希望这位福建的妈妈能看到大家的担心,赶紧把那个危险的秋千拆掉,用更安全、更理智的方式去陪伴孩子成长,也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引以为戒,别再拿孩子的生命当儿戏了。 大家觉得呢?为了戒掉孩子的手机瘾,你会用这种“心跳玩法”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信源:大象直播间2025年9月1日——13层高楼走廊如此带娃 13层高楼走廊如此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