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无锡高新区牵手江南大学擘画“双高协同”建设蓝图

转自:新华财经

首批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一批“产业教授”及“科技副总”获聘,“双高协同”成果转化基金揭牌……9月1日,无锡高新区与江南大学联合召开“双高协同”第一次联席会议。

会上,“双高协同”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专班正式成立,“双高协同”三年行动计划和2025年工作要点等政策文件审议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促进高校、区域双向协同,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会议现场

根据计划,到2027年,无锡高新区将按照省、市“双高协同”总体部署,构建起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在巩固已有合作成果基础上,通过配套政策、经费、队伍、机制等,促进校地合作提质升级,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协同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搭建高能级平台,培育新生代创新创业集群,营造开放创新新生态,形成促进高质量人才供给、高水平科技创新和高效成果转化新机制。

“双高协同”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工作专班主要职能、工作规则及运行机制,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进相关工作,旨在协调解决无锡高新区与江南大学“双高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点,确保校地合作务实全面,教、科、产深度融合。

同时为更好支撑“双高协同”战略落地,无锡高新区起草了《关于促进“双高协同”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专项支持政策,围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供给质效、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市场牵引、做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三个维度,着力优化创新环境和服务。

会上,无锡高新区与江南大学“双高协同”成果转化基金成立,将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孵化、关键技术中试、创新成果产业化等领域。

“未来,江南大学将聚焦当好科技攻关‘主力军’,依托两个双一流学科和大健康学科群,与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精准对接,实现产研精准匹配;聚焦打造产教融合‘主阵地’,加大产业适配型人才培养,服务高新区产业升级需求;聚焦争做机制改革‘主引擎’,突破校地资源壁垒,为高新区企业提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完善校地人才常态化交流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说。

现场,江南大学、先导智能、食检中心、罗益生物、布勒机械等“双高协同”首批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一批“产业教授”“科技副总”获聘。“聚焦新能源装备、集成电路装备等领域,先导智能与江南大学在前沿科研项目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已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合作网络。”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政府事务总监金群昊说,“我们将立足企业、面向行业,积极推进校企深层次合作,为无锡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企业出题、专家解题”实现校企资源高效匹配。近年来,无锡高新区持续深化“科技副总”与“产业教授”队伍建设,近三年共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近100个,受益企业超80家。

“获聘科技副总后,我们将充分发挥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产装备的研发优势以及江南大学食品在线检测的技术储备,重点解决国产X射线装备‘卡脖子’问题,推进食品加工产业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同时,建立高校-企业长效沟通机制,邀请企业高工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资源开发、实践课程教学等,帮助企业破解创新要素供需矛盾,助力产业创新发展。”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教授谢云飞说。

下一步,无锡高新区将以高点定位引领“双高协同”方向、以改革创新激发“双高协同”动力、以资源整合塑造“双高协同”优势、以最优服务夯实“双高协同”保障,在创新科技体制机制、优化成果转化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等方面敢为人先,构建更加顺畅高效的“政、校、企”供需对接模式,深化“政产学研用”全面联动,力争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走在前。

据介绍,无锡高新区与江南大学自2001年全面合作以来,双方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优势产业培育、人才交流培养,成功共建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无锡特殊食品与营养健康研究院等平台载体,联合培育科技型企业超600家、国家高企80余家,近三年开展产学研合作近600项,合作企业超100家,合同成交额近2亿元。今年7月,无锡高新区与江南大学入选江苏省“双高协同”首批试点单位,标志着双方校地合作迈入崭新阶段。(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