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寒高铁”哈伊高铁段的钢轨在林海雪原间延伸,当古莲站的列车将新鲜蔬菜送抵北极村百姓家中,我国最北地区的铁路网正以“密起来、快起来、暖起来”的姿态,为龙江大地铺就民生幸福与经济振兴的厚重底色。这条穿越冻土、抵御严寒的“钢铁脉络”,早已超越交通设施的属性,成为点亮北国、连接民心的“幸福通道”。
最北铁路的“密”,是打通民生堵点的“安心网”。曾经,龙江北部地区“出行难”是常态:大兴安岭深处的村落靠砂石路与外界连通,冬季大雪封山时,物资运输常常中断;北极村的居民想要就医、求学,需辗转多趟汽车才能抵达县城。如今,随着富西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哈漠铁路加快建设,北部铁路网密度较十年前提升40%,形成“干线贯通、支线辐射”的格局。古莲站至北极村的旅游专列每日开行,不仅让游客轻松打卡“中国北极”,更让当地百姓实现“半小时就医、两小时到市区”的心愿,钢轨延伸之处,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
最北铁路的“畅”,是激活经济潜能的“动力源”。龙江北部蕴藏着丰富的煤炭、林木、绿色农产品资源,却曾因交通不便“守着金山难变现”。如今,满载优质煤炭的列车从塔河站出发,48小时即可抵达辽宁港口;新鲜的蓝莓、黑木耳通过“铁路+冷链”专线,3天内就能端上粤港澳百姓的餐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通过北部铁路外运的龙江特色农产品同比增长65%,煤炭、木材等大宗商品运输效率提升30%,物流成本降低近两成。铁路的畅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也让北部地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边境贸易的“新热土”。
最北铁路的“暖”,是凝聚振兴信心的“同心结”。在极寒天气下,铁路部门研发的“冻土路基保温技术”“接触网融冰装置”,让列车在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中依然平稳运行;沿线车站设立的“便民服务站”,为过往旅客提供热饮、急救药品,为环卫工人、快递员提供休息场所。更值得一提的是,铁路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哈伊高铁建设期间带动沿线2000余名村民就业,培训出一批掌握电气化铁路维修、物流管理技能的技术工人,让群众在铁路发展中共享红利。
铁轨无言,却见证着龙江大地的变迁;列车飞驰,正载着北国人民的期盼驶向未来。最北铁路织就的不仅是纵横交错的路网,更是民生幸福网、经济振兴网、民族团结网。在推进东北全面振兴的征程中,这条“钢铁脊梁”必将继续迸发力量,让龙江的发展底色更浓、幸福成色更足。(陆佳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