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通坦下马后,“拒绝为泰党”来袭,不仅要将他信家族赶出泰国政坛,还要逼其再次流亡海外?佩通坦的被拉下马不到48小时,一场针对为泰党的抗议在曼谷爆发。 抗议活动以“汇聚国士之力”为名,行动目标则是反对为泰党掌控国家,将他信家族赶出执政联盟。 他们呼吁泰国新一届内阁,不得修改宪法前两章内容,不得由为泰党成员出任总理,必须将不动产租赁权从99年改回30年,必须与柬埔寨取消MOU43和MOU44。 泰国政局的动荡源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自2023年大选后,为泰党主导的联合政府上台,但内部联盟脆弱,外部压力不断。 佩通坦作为他信之女,于2024年8月接任总理一职,当时正值前总理瑟塔因伦理问题被法院罢免。 进入2025年,泰国与柬埔寨边境摩擦升级,焦点集中在普列维赫神庙附近的历史领土争议。双方军队在边境地区增兵,发生零星冲突,导致人员伤亡。 6月中旬,一段佩通坦与柬埔寨前领导人洪森的电话录音外泄,她在通话中称洪森为“叔叔”,并批评泰国军方高层,这被视为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录音迅速在社交媒体传播,引发公众不满。 宪政法院受理36名参议员的请愿,指控她违反伦理准则。 法院于8月29日以6比3票数裁定罢免佩通坦,理由是她优先考虑个人关系而非国家立场。这一判决加剧了政坛分裂,原联盟伙伴如普拉差党退出,政府多数席位岌岌可危。 边境争端的根源可追溯到殖民时代法国绘制的地图,泰国与柬埔寨围绕海陆边界长期争执。MOU43涉及陆地边界划定,MOU44则针对泰国湾海上重叠区域,可能蕴藏石油资源。 批评者认为这些协议让泰国处于不利位置,尤其在资源开发上。录音事件曝光后,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民众担忧主权流失。 佩通坦在任期间,推动经济复苏措施,包括延长外资土地租赁期限至99年,以吸引投资刺激增长。但这一政策引发争议,反对者指责它变相允许外资控制土地,威胁本土权益。 宪政法院的裁决并非孤立事件,泰国历史上多位与他信家族相关的总理均遭司法干预下台,如他信本人2006年因政变流亡,英拉2014年被法院罢免后出走。 佩通坦下台标志着他信家族政治影响力的又一次衰退,凸显保守势力与进步力量的博弈。代理总理普坦迅速接管,但面临重组内阁的紧迫任务。 佩通坦被罢免不到48小时,反对为泰党的抗议活动在曼谷胜利纪念碑爆发。 组织者以“汇聚国士之力”为口号,集结数千民众,目标直指为泰党主导国家事务。 抗议者强调,他信家族长期操控政局,已成泰国不稳定的根源,必须将其彻底逐出执政联盟。 活动从8月30日中午开始,参与者挥舞泰国国旗,高呼口号,反对为泰党提名新总理人选。 他们认为,为泰党若继续掌权,将延续家族利益优先的模式,损害国家长远发展。 抗议的核心诉求包括禁止修改宪法前两章,这些章节涉及国家结构与君主制保护,被视为泰国政治稳定的基石。 参与者担忧修宪可能削弱传统制度,导致社会分裂。 此外,抗议者要求新一届内阁不得由为泰党成员担任总理,以打破家族垄断。 土地租赁政策成为另一焦点,他们敦促将外资租赁期限从拟议的99年缩回30年,理由是延长租赁等同于出卖国土,威胁农民权益与经济主权。 泰国政府近年推动这一改革,旨在通过吸引外资提振房地产与旅游业,但遭本土主义者强烈反弹,认为它加剧贫富差距。抗议还针对与柬埔寨的边境协议,呼吁取消MOU43和MOU44。 这些协议签订于2000年和2001年,旨在通过谈判解决边界争端,但批评者称其让泰国在资源分配上吃亏,尤其在泰国湾潜在油气田开发中。活动领导者如乍都蓬强调,这些需求非为特定政党服务,而是维护民众利益。 警方部署维持秩序,抗议虽平和,但规模迅速扩大,吸引全国多地支持者。 整体而言,这次抗议反映出泰国社会对家族政治的疲惫,以及对主权议题的敏感。警方报告显示,集会人数峰值超过万人,显示出民意汹涌。 抗议爆发后,泰国政坛进入重组阶段。代理总理普坦于8月31日与人民党举行一小时会晤,讨论组阁条件。 人民党提出多项要求,包括不干预司法,为泰党表示接受,但强调合作不受影响。为泰党展现诚意,愿意在必要时解散议会,以化解危机。各方争分夺秒,旨在9月9日他信案裁决前完成内阁组建。 若判决不利,他信可能面临监禁或再次流亡,为泰党将陷入更大困境。反对派目标不止于赶走他信家族,还欲通过司法与街头压力迫其彻底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