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高铁载来清凉季:一条铁路唤醒鄂西"凉资源"的沸腾盛夏

出站便是沁骨凉意,满目皆是苍翠林海——当重庆旅客张先生深吸一口神农架站20℃的空气时,这句"天然空调"的赞叹,早已成为今夏鄂西群山中回荡最广的欢迎词。暑热炙烤大地的时节,郑渝高铁如一条银龙穿山越壑,将"火炉城市"的滚滚人潮,精准输送至"华中屋脊"的清凉腹地。

一轨通深山,"凉资源"破茧成金。曾几何时,神农架91.12%的森林覆盖率、大九湖的湿地仙境、野三关的高山云海,因交通桎梏深藏闺中。2022年6月,郑渝高铁全线贯通,武汉局集团以铁轨为针,串联起散落的"凉珠"。数据显示:湖北段累计运送旅客超1800万人次,兴山站单站客流突破百万。今年暑运,神农架站周末车票开售即罄,站长魏亚波见证着"一票难求"的热浪:"三年41.3万人次,是铁路为大山叩开了世界之门。"

避暑经济"井喷",山乡涌动新活水。高铁引擎轰鸣,催生"凉资源"裂变为"热经济"。在木鱼镇,云栖小筑民宿老板张建军笑得舒展:"8月客房6月就订空,得提前一月抢!"这样的精品民宿,三年激增300余家。朝天吼漂流景区客流上演"三级跳":2022年21万人次,2024年猛增至38万,今夏未过半已突破10万大关。更令人振奋的是产业之变——体育经济跃上云端:海拔1700米的尧治河村,高校网球赛在"云端球场"挥拍。"高铁让赛事走进深山!"村支书孙开林指向绿茵场,背后是保康县上半年472.5万人次游客、33亿旅游收入的亮眼答卷。青年洄游再造故乡:野三关森林小镇的民宿群,创造160个长期岗位、万余临时用工。"年轻人回来了!"总经理杨玉丽指着三层小楼,"一楼餐厅、二楼民宿、三楼自住,这就是山民的新生活图景。"

"无缝接驳"背后的温情密码:铁路服务升级暖人心。武汉局集团"做精客运"的理念,正化作可触的温度,让清凉之旅从"便捷"升华为"暖心"。在襄阳东站,"襄遇·1080"党员示范岗化身"守护者",暑期高峰期加开实名制验证通道,并专设老年旅客、儿童旅客关爱区——工作人员化身"活地图",为带娃家庭提供婴儿车寄存服务,为银发族递上温水和解暑药品,确保每位旅客都能从容启程。神农架站则将服务细化到"指尖":客运员背诵37条出行指南如数家珍,共享汽车服务全面升级,新增多个站点和车型选项,旅客扫码即走,自驾游览高山美景更灵活自如。团体旅客体验更彰显"铁路温度":车站提前与旅行社对接,制订个性化接待方案——开辟绿色通道、专区候车、专人引导,优化乘降组织预案,让百人团队从进站到上车缩短至10分钟内。

协同网络延伸"最后一里":兴山、保康县、巴东等站推动"高铁+公交"无缝接驳,景区直通车间隔压至15分钟以内,重庆李女士赞叹:"带娃出站就上车,连跑带赶的焦虑全消!"三载温情守护交出硬核答卷:累计服务重点旅客4400余人次,帮寻回遗失物品1800余件。游客的每声"谢谢",都是对铁路人"以心换心"服务哲学的生动回响。

郑渝高铁开通三年,鄂西交出一份惊艳答卷:神农架旅游收入激增3倍突破40亿,保康、巴东等县域经济增速领跑全省。当退休教师张海岚第五次乘高铁来避暑时,她发现的不只是比过去节省10小时的便利,更是山乡从"望凉兴叹"到"点绿成金"的蜕变史诗。

这条铁路,载着都市人对清凉的渴望,更载着乡村振兴的热望——它让神农架的夏天,凉得沁人心脾,热得朝气蓬勃。(郝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