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这个动辄数十亿美元押注技术突破的高风险领域,Meta与ScaleAI的雄心联盟已显露疲态。据行业内部人士及近期报道,距Meta向这家数据标注初创公司注资143亿美元、并将其管理层纳入自家AI业务仅两个月,内部矛盾与运营问题便开始浮现。这场2025年6月宣布的合作,本欲为Meta的先进AI模型训练“加速”,如今却可能沦为AI霸权争夺战中“期望错位”的警示案例。
这笔交易不仅涉及资本,更包含大规模人才注入:ScaleAI的CEO亚历山大・王及多位高管加盟,掌舵Meta新成立的“超级智能实验室(MSL)”。正如2025年6月路透社分析所言,这种“人才收购式并购”旨在绕过传统并购审查,同时强化Meta的数据能力。但据《TechCrunch》近期调查,裂痕正快速扩大——核心人员离职,Meta研究团队的不满情绪渐增。
冲突的核心是文化与优先级的碰撞。2016年成立的ScaleAI,以提供高质量标注数据供机器学习模型训练著称,客户遍及科技与国防领域。Meta的投资本被视为增强其LlamaAI模型的战略之举,亚历山大・王的任务是加速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研发。但知情人士透露,整合过程磕磕绊绊,角色冗余与数据整理思路分歧频发。
高管离职让问题雪上加霜。《WebProNews》报道称,多名ScaleAI旧部已离开MSL,原因是不满Meta庞大组织中的官僚壁垒。一位匿名内部人士形容当前环境是“初创精神与企业惯性的碰撞”——ScaleAI创新的数据策略,正被Meta“重规模轻精度”的倾向稀释。
更危及合作存续的,是对数据质量的质疑。据悉,Meta的研究员(尤其是负责高级模型训练的团队)已开始转向SurgeAI、Mercor等竞争对手获取数据。《TechCrunch》指出,内部反馈显示,ScaleAI的输出难以满足下一代AI对数据精度与多样性的苛刻要求。这种转向并非个例:AI行业观察者在X(原Twitter)上发帖称,研究员更青睐“高技能供应商”,这凸显出一种共识——ScaleAI的贡献或难配其天价投资。
《福布斯》2025年6月曾预警,合作的真正考验在于Meta能否无缝整合Scale的工具。如今,Meta竟依赖竞争对手获取关键训练数据,143亿美元的回报成谜。分析师估算,这种依赖可能使Meta本已激增的AI支出再增数百万美元——据公司披露及金融评论员在X上的讨论,2025年Meta的AI资本支出预计达640-720亿美元。
这场裂痕折射出AI合作的普遍困境:hype往往跑在执行力前面。Meta的举动源于与OpenAI、谷歌的激烈竞争,而ScaleAI在国防科技领域的资源(路透社曾报道)更添战略吸引力,尤其在监管审查趋严的背景下。但据《NewsBytes》,文化错位与质量担忧正促使Meta拓宽数据来源,这可能削弱与Scale合作的排他性。
业内专家认为,这或许标志着Meta的转向——可能发展内部数据解决方案或展开新收购。亚历山大・王虽公开为合作辩护,但《AIC》披露的内部备忘录显示,他正面临越来越大的业绩压力。正如一位科技分析师在X上所言,这笔交易的早期挫折暴露了“AI军备竞赛中的desperation”——即便巨额押注,也可能栽在运营现实上。
财务与战略影响已然显现。自投资以来,Meta股价波动加剧,投资者担忧成本攀升却未见AI进展匹配。《雅虎财经》指出,尽管合作初期被赞“大胆”,当前的紧张局势可能削弱对MetaAI路线图的信心。竞争对手正密切关注:若Scale整合失败,他们或趁机挖角人才、抢占数据服务市场。
展望未来,合作命运可能取决于即将到来的里程碑(如增强版Llama模型发布)。内部人士猜测,若不迅速解决问题(或许通过重组MSL或重新谈判条款),联盟可能进一步瓦解,迫使Meta重估其激进的AI战略。在这个合作与技术同样善变的行业,这一幕提醒我们:即便是最雄厚的资本,也无法保证合作顺遂。(转载自AI普瑞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