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明到“复明”:用荒诞写透人类的困局
《失明症漫记》讲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白色失明症”在城市中蔓延的故事:一名司机突然失明,眼前只剩一片纯白,随后这种怪病迅速传染,患者被政府强制隔离在废弃精神病院。
隔离区成了人性的试炼场:食物短缺引发抢夺,暴力与性侵频发,昔日文明规则崩塌。患者们从恐慌到绝望,甚至为生存结成小团体互相倾轧。而一个眼科医生的妻子是唯一未失明的人,她伪装失明留在隔离区,就像混沌中人群中的神明一般目睹了这一切,成为混乱中的观察者与守护者。
作者在小说中采用的独特对话风格——比如不使用引号、人名常以“医生”“妻子”等身份代指、句子结构绵长且逻辑跳转等——确实与作品主题存在深层关联,其中就包含对“失明”状态的文学化模拟。
这种看似“混乱”的表达,一方面是为了让大家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类似“视觉缺失”的认知障碍:没有明确标点分隔的对话,如同失明后听觉信息混杂、难以精准定位来源的状态;模糊的身份指代,则像在黑暗中无法辨识他人的茫然。读者需要在文字中费力梳理信息,这种阅读体验本身就呼应了书中角色失去视觉后的生存困境,形成一种沉浸式的共情。
另一方面,这也是萨拉马戈也以此隐喻社会秩序的崩塌——当失明蔓延,不仅是视觉的丧失,更是理性、规则的瓦解,而混乱的文字恰是这种无序状态的文学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