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在孩子心里,亲情的排序是这样的,不管你是妈妈还是奶奶!

有人说,亲情天生就浓于水。但现实往往让人泼了一盆冷水; 亲情不是天然就稳固的,它也讲顺序,讲互动,更讲投入和回应。 尤其是孩子眼中的亲情,往往不像大人想象的那样“谁亲就爱谁”。 他们心中,是有排序的。而这个排序,常常并不如你所愿。 有些妈妈觉得自己辛苦带娃,孩子一定最爱自己; 有些奶奶觉得自己给买吃买穿,孙子孙女就该跟自己最亲。 但现实却是:在孩子心里,亲情的排序,完全是“感受驱动型”的。

01 孩子认不认可你,全看“谁最常在身边”。 现实中,孩子认亲,不靠血缘浓度,而靠陪伴频率。 你在他身边的时间越多,互动越多,情感越浓,关系自然就越亲。 我楼下那家邻居,孩子从小是奶奶一手带大的。 妈妈外出打工几年才回来,结果孩子一看妈妈就陌生,不让抱不让靠,喊“妈妈”都费劲。 妈妈委屈得直哭,可事实是:在孩子心里,谁每天陪他吃饭睡觉讲故事,谁就是“第一顺位”。 孩子认人,不看谁给钱、谁生的,他只知道,谁是每天哄他、抱他、陪他的人。 所以别再幻想“我一回来孩子肯定扑我怀里”。 没有相处,就没有亲密。 感情这东西,不管你是妈妈还是奶奶,不投入时间,都不配拿第一。

02 孩子的情感排序,会被“谁最温柔”所影响。 现实中,有些妈妈急脾气,动不动就吼孩子、训孩子;而奶奶每天哄着、抱着、给吃的,还护着孩子不被骂。 结果就是,孩子自然亲奶奶,不贴妈妈。 有人说:“我这是为孩子好。” 但对不起,孩子不懂“为他好”,他只记得你让他委屈、难过、哭鼻子。 我有个朋友脾气很大,孩子小的时候一做错事,她就吼;结果孩子每天晚上只找奶奶哄睡。 她后来才明白:孩子记得的是“谁给我温柔”,而不是“谁让我变优秀”。 在孩子眼里,亲情的好坏,不看道理对错,而看谁让他“舒服”。 你是妈妈没错,但你要是天天让孩子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那他心里,第一名永远不会是你。

03 孩子心中的第一亲人,是“谁最能保护他”。 现实里,大人觉得孩子不懂事,其实孩子对“谁会护着我”这件事,格外敏感。 有些家庭里,爸爸在外打拼,妈妈带孩子。但每次孩子被爸爸骂,妈妈第一时间护着。 渐渐地,孩子就知道了:妈妈是“保护我的人”。 我认识的一个阿姨,平时就会在丈夫发脾气时,把孩子拉到身后保护,还会事后解释安抚。 时间久了,孩子就特别信赖她。 别看妈妈在外辛苦赚钱,但孩子心里记得的是:“谁在我最害怕的时候,挡在了我前面。” 所以在孩子心里,亲情的重量,从来不是职位、不是身份,而是,谁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撑我。 无论你是妈妈,还是奶奶,还是姥姥,如果你从不在孩子“需要保护”的时候出现,那他很难把你排在前面。

04 亲情不是靠“身份”赢得的,而是靠“行动”维系的。 孩子心里那本小账本,算得清清楚楚——谁常陪我,谁不凶我,谁保护我。 别再拿“我是妈妈”“我是长辈”自居了,这种“天然亲密”在孩子心里根本不成立。 你得用时间、情绪、耐心,把自己在孩子心里“养”成第一名。 因为对孩子来说,最亲的亲人,从来不是你以为的那个人,而是他“感受到”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