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硬汉形象一夜之间被全网踩成过街老鼠,吴京到底踩中了谁的神经? 三年前,吴京还是票房神话,一张电影票能卖五十亿。 三年后,他只要上线发句话,评论区就堆满冷嘲热讽。 没人否认他拍戏拼命,骨折继续拍水下戏,零下二十度穿短袖。 可这些曾经让人鼓掌的细节,现在成了被挑刺的靶子。 最先变味的是“硬汉标签”。以前观众爱他演的军人、英雄,觉得够热血、够提气。现在倒好,有人说他“只会喊口号”“戏路固化”,好像演多了正能量角色,就成了“原罪”。 再看票房口碑的变化。《战狼2》56.9亿票房(2017年数据)、《流浪地球》46.8亿票房(2019年数据),当初有多火,现在对他新作品的期待就有多苛刻。一旦新作没达到预期,之前的光环全成了被攻击的理由。 还有人揪着他的“私生活”不放。比如穿军装参加活动被说“作秀”,晒家人照片被说“卖人设”。可这些事儿放在别的明星身上是日常,到他这就成了“别有用心”,双标得也太明显。 更有意思的是“舆论风向”的转变。现在网上好像流行“反主流”,越多人夸的,越有人要唱反调。吴京之前太红、太正面,自然成了某些人“博眼球”的靶子——骂他两句,就能收获一波“清醒”的称赞。 但说句实在的,他拍戏的拼劲从没掺过水。拍《长津湖》时,他在零下30度的雪地里打滚。这些都是剧组工作人员亲眼所见。现在却有人说“拼命是装的”,良心真的不会疼吗? 还有人拿“爱国”说事儿,嘲讽他“靠爱国营销”。可难道演爱国题材、传递正能量,成了丢人的事?要是连这样的演员都要被骂,那以后谁还敢拍有骨气、有温度的作品? 其实说到底,不是吴京变了,是有些观众的心态变了。以前看电影图个感动、图个共鸣,现在有些人看电影就为了挑刺、为了发泄。好像不骂两句当红的,就显不出自己多“高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吴京 吴京电影争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