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25年8月2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聚丙烯瓦楞箱作出反倾销初裁,统

2025年8月2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聚丙烯瓦楞箱作出反倾销初裁,统一征收83.64%的高额税率(抵消补贴后保证金调整为73.10%),还计划在11月12日和反补贴终裁合并出最终结果。   聚丙烯瓦楞箱这东西看着普通,却是物流、电商、制造业离不开的包装材料,轻便耐用还成本低,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这些年在聚丙烯产品出口上一直保持着增长势头。   光是2025年1到2月,全国聚丙烯累计出口量就达到41.01万吨,同比增长35.02%,其中大部分都是像聚丙烯瓦楞箱这样的制成品。而美国市场向来是中国出口企业的重要目标,可这次83.64%的税率一出来,等于直接给中国产品贴上了“天价标签”,按照这个税率,中国聚丙烯瓦楞箱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会瞬间飙升,别说竞争了,能不能进入市场都成了问题。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次美国商务部搞的是“一刀切”,所有中国企业都被按同一个税率对待,连区分不同企业情况的程序都省了。这背后其实是他们一直以来的老套路,借着“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头,在计算倾销幅度时不采用中国企业的实际成本,而是找个所谓的“替代国”数据来推算,结果自然是把税率抬得老高。   更糟的是,这次反补贴调查里,因为没有中国企业应诉,美国商务部直接给了个199.60%的初裁税率,虽然这次反倾销初裁没直接用这个数,但两种税率叠加的威胁就像悬在头上的利剑,让企业根本喘不过气。   熟悉国际贸易的人都知道,反倾销调查本来有一套程序,得先确认存在倾销事实,再证明对本土产业造成损害,最后还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可美国这次动作太快,从立案到初裁才四个多月,连给中国企业充分应诉的时间都没留够。有业内人士分析,这根本不是正常的贸易救济,更像是有预谋的市场封锁。   毕竟这几年中国聚丙烯产业发展太快,2024年前四个月的出口量就占到了2023年全年的66.5%,海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尤其是在价格上的优势让不少国家的本土企业感到了压力,美国这次出手,明眼人都能看出是在为本土产业站台。   要说美国本土的聚丙烯瓦楞箱产业真的到了需要这么高税率保护的地步吗?其实不然。这几年美国的物流和电商行业发展迅猛,对包装材料的需求一直很旺盛,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后,不仅没挤压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反而通过竞争降低了整个产业链的成本。   可美国一些企业不这么想,他们眼看中国产品卖得好,就动起了找政府帮忙的心思,打着“公平竞争”的旗号要把中国产品挡在门外。这种做法最终损害的还是美国消费者的利益,一旦中国产品被挤出市场,美国进口商要么得花更高的价钱从其他国家进货,要么就得接受本土产品的涨价,最后这些成本都会转嫁到普通老百姓身上。   中国这边的反应虽然还没正式公布,但从商务部最近的动作能看出些端倪。就在这个月早些时候,商务部刚对加拿大的油菜籽作出反倾销初裁,认定存在倾销并征收临时反倾销税;8月28日又宣布对原产于美国、欧盟等国的进口苯酚继续征收反倾销税。   这些动作虽然不是直接针对美国这次的裁定,但也释放出中国不会坐视贸易保护主义泛滥的信号。业内估计,接下来中国很可能会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起诉美国的这一做法,毕竟按照WTO规则,反倾销措施不能搞歧视性对待,更不能随意抬高税率。   对于中国的聚丙烯企业来说,现在的处境确实艰难。这几年为了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不少企业已经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从过去的小规模出口变成深度参与国际竞争,2024年就有多家企业完成了年度出口计划的六成以上。   可美国这突如其来的高税率,等于一下子切断了他们好不容易打开的市场通道。有些企业可能会考虑转战其他国家市场,比如东南亚,毕竟现在越南是中国聚丙烯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也有些企业在琢磨着要不要去美国或者第三国建厂,通过本地化生产绕过贸易壁垒,但这些都需要时间和资金,短期内很难见效。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事儿可能只是个开始。这几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越来越多,从高科技产品到现在的包装材料,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   这次对聚丙烯瓦楞箱下手,很难说不是在试探中国的反应,要是这次轻易得手,说不定接下来还会对其他化工产品、制造业产品发起调查。毕竟聚丙烯作为基础化工原料,下游涉及的产业太多了,一旦这个口子被打开,整个产业链都会受到冲击。   现在距离11月12日的终裁还有两个多月时间,中国企业还有机会提交证据、参与应诉,争取把税率降下来。但现实是,应对反倾销调查需要专业的法律团队和大量的时间精力,很多中小企业根本耗不起,这也是这次为什么没有企业应诉的重要原因。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能不能提供更多支持,帮助企业联合起来应对,这会是接下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