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大谱!福建厦门,两男子到寺庙里偷东西,但他们既没有偷那些金佛和值钱的摆件,也没去碰功德箱,反倒是盯上了香炉里烧完的炉灰。 这事听起来就有点怪。这两个人,一个姓杨,一个姓周,也不知道从哪儿听来的消息,说寺庙里烧锡箔纸剩下的灰里面有金属,能卖钱。他们应该是觉得这东西没人要,跟捡废品差不多,就动了心思。 从去年11月份开始,这两个人就时不时地趁着寺庙里人少或者晚上没人的时候溜进去。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各个香炉里的灰,进去就拿个袋子装,装完就走。几个月下来,两个人居然陆陆续续弄走了差不多四百四十六斤的香灰。 其中那个姓杨的,好像是主力,一个人就弄了二百八十多斤,姓周的也弄了一百六十多斤。他们应该是找好了下家,弄出来的灰很快就出手卖掉了。估计他们自己都觉得这事儿神不知鬼不觉的,毕竟谁会天天去量香炉里的灰呢。 寺庙这边一开始也确实没发现什么异常。后来是一个负责清理香炉的师傅觉得不对劲,按理说每天香火挺旺的,来烧香的人那么多,炉子里的灰应该越积越多才对,怎么感觉好像没怎么见长,有时候还变少了。他觉得奇怪,就跟寺庙里管事的人说了,大家合计了一下,感觉可能真有人在偷这东西,于是就报了警。 警察介入调查之后,很快就锁定了这两个人。被抓到的时候,杨某和周某也没怎么狡辩,直接就承认了。他们可能当时还觉得这事儿算不上多严重,毕竟只是些没人要的炉灰。但后面的发展,估计是他们没想到的。 事情的关键就在于这些灰的价值。警方把他们偷走的那些香灰拿去做了个鉴定,结果出来让很多人都挺意外的。杨某偷的那部分,鉴定出来的价值有六千二百多块钱。周某那部分,价值也算出来有三千三百多。 这个金额就成了定罪的关键。福建那边的标准好像是,盗窃金额到了三千块钱,就够得上刑事案件的标准了。这么一算,两个人都超了。而且他们不是就去了一次,而是来来回回去了好多次,这就属于“多次盗窃”的情节了,性质上又不一样了。 后来案子到了法院,又发现那个姓周的之前就有过案底,属于刑满释放不到五年又犯事儿,也就是所谓的“累犯”,一般这种情况都会从重处理。最后的结果是,法院判了他们两个人各有期徒刑8个月,另外还加了罚金。 这事传出来以后,挺多人觉得有点想不通,烧完的香灰在大家的印象里就是垃圾,怎么偷这个还能被判刑。后来有懂行的人出来解释,说这种所谓的“金灰”,是一些特定的锡箔纸烧完后留下来的。因为锡箔纸里含有微量的贵金属,积少成多,提炼出来就值钱了。 不过,这些香灰虽然是香客烧完留下的,但只要还在寺庙的香炉里,就算法律上归寺庙管理和占有。私自拿走,并且价值达到了立案标准,那确实就是盗窃了。 这件事传开后,好多人都说真是头一回听说还有这种操作的。